第二二六章 为大明之崛起而读书(4/4)
明?
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而不是一昧去听皇帝的话。如果一昧去听皇帝的话,那反而成了奸臣,变成了和他们抨击的锦衣卫和东林党一类的人。
所以即便有人提出这个提法,在这个时代也没有办法推行下去,反而会受到舆论的抨击,被更多的人认为是一种献媚皇帝的表现。
看起来是在奉承自己,但是朱由校却觉得没有奉承到地方,可能就是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了。
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太监和锦衣卫,朱由校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
于是他看了一眼冯从吾和张余,笑着说道:“朕倒是有一个想法,朕觉得儒家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修身和齐家就不说了,主要是说的读书人和自己。”
“朕也知道,前面还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可是朕想谈的却不是这个。朕想说的是后面的,文人为何读书?武将为何练武?”
“刚才张余你说是为了忠君报国,朕觉得欠了一些气度,显得小气了一些。朕反而觉得文人读书、武将练武、农人耕织、商人经营,为的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大明的繁荣昌盛,为的大明能够崛起于当世,能够震慑寰宇。”
“所以朕以为,读书人当为大明之崛起而读书,在知道了为什么读书之后,才会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你们觉得呢?”
说着,朱由校转头看向张余两人,脸上带着笑容。
虽然朱由校的语气很轻,但是话语之中却带着浓浓的不可置疑。
张余瞬间就明悟了,陛下这是在让他们接受这个思想,回头将这个思想作为他们学派宣传的主基调。别说什么其他的了,这个就是第一要点,一定要排在第一位。
比起忠君报国的口号,为了大明之崛起而读书的确是更大气磅礴,
最为关键的一点,这个提法更容易被读书人所接受。
因为大明包含的太多了。君包含的只是一个人,而大明还包含着更多更多的东西。
说为了大明之崛起而读书,要比说为了忠君报国而读书显得更加的高大上。
这就是陛下希望读书人做到的事情,也是希望自己这些人能够教给读书人的。
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而不是一昧去听皇帝的话。如果一昧去听皇帝的话,那反而成了奸臣,变成了和他们抨击的锦衣卫和东林党一类的人。
所以即便有人提出这个提法,在这个时代也没有办法推行下去,反而会受到舆论的抨击,被更多的人认为是一种献媚皇帝的表现。
看起来是在奉承自己,但是朱由校却觉得没有奉承到地方,可能就是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了。
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太监和锦衣卫,朱由校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
于是他看了一眼冯从吾和张余,笑着说道:“朕倒是有一个想法,朕觉得儒家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修身和齐家就不说了,主要是说的读书人和自己。”
“朕也知道,前面还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可是朕想谈的却不是这个。朕想说的是后面的,文人为何读书?武将为何练武?”
“刚才张余你说是为了忠君报国,朕觉得欠了一些气度,显得小气了一些。朕反而觉得文人读书、武将练武、农人耕织、商人经营,为的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大明的繁荣昌盛,为的大明能够崛起于当世,能够震慑寰宇。”
“所以朕以为,读书人当为大明之崛起而读书,在知道了为什么读书之后,才会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你们觉得呢?”
说着,朱由校转头看向张余两人,脸上带着笑容。
虽然朱由校的语气很轻,但是话语之中却带着浓浓的不可置疑。
张余瞬间就明悟了,陛下这是在让他们接受这个思想,回头将这个思想作为他们学派宣传的主基调。别说什么其他的了,这个就是第一要点,一定要排在第一位。
比起忠君报国的口号,为了大明之崛起而读书的确是更大气磅礴,
最为关键的一点,这个提法更容易被读书人所接受。
因为大明包含的太多了。君包含的只是一个人,而大明还包含着更多更多的东西。
说为了大明之崛起而读书,要比说为了忠君报国而读书显得更加的高大上。
这就是陛下希望读书人做到的事情,也是希望自己这些人能够教给读书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