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章 改科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科举,是这个世界上读书人永远绕不过去的一个坎,是无数人想要进入的地方。  

有一句话叫做一步登天。  

想要一步登天,只能去参加科举。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这是改变自己阶级的机会。一旦通过了科举,你的人生都将会变得不一样。  

朱由校在穿越前看过范进中举的文章,深知道看似荒诞的讽刺,那里面隐藏着的其实是很真实的东西,很是血淋淋。  

对一个出身普通的百姓来说,很可能是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家里面才会出一个读书的。这样一个读书人考中,很可能又是几代人的努力,这是改变家庭阶级的一个事实。  

或许不屑,或许讽刺,但是那里面藏着的是拼搏和奋斗的心,是不甘的心。这些朱由校都知道,因为在后世被所有人都剖析的出来。  

所以朱由校直接把手伸向了科举。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更加的明白一点,那就是如果你想要做官、想要参加科举,只能去考书院,这一点很重要。  

“另外,明年的科举,朕会做出一些改变。”朱由校再一次缓缓的说道。  

这句话一出来,在场的人这次真的慌了。  

如果前面的话,他们还觉得能接受,但是现在这句话,真的就是捅了马蜂窝了!  

陛下这是要改科举,直接挖了根!  

可是也没有人站出来劝,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的劝说毫无意义。  

即便是之前反应慢还没回过神的人,现在也反应过来了,他们这是被孙慎行给坑了。  

看起来孙慎行大义凛然,实际上他把事情推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境界,那就是让陛下和大家硬杠上了。  

这样的情况下除非逼陛下屈服,可是眼前的陛下,他是那么容易屈服的吗?  

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变得非常棘手了。  

“行了,就这样吧,散朝。”朱由校面无表情的开口说道,随后一转身向乾清宫走去。  

今天的事情就到这里了,虽然朱由校觉得自己早晚会有下场的那一天,但是没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在这个时候下场。  

虽然朱由校知道自己的名声完了,也不太在乎自己的名声,但是原本需要在一个更关键的时候扔出去。  

可是朱由校等不到那一天了,孙慎行的这一手直接把自己给拽进来了,想要出去都不可能了。  

朱由校不禁恼怒,不过同时也在庆幸,幸亏自己已经做好了布局,否则真的就麻烦了。  

如果在这一次之前自己就被孙慎行拽了进来,那么就只能用魏忠贤大开杀戒了。  

转头看了一眼陈洪,朱由校开口吩咐道:“让余懋衡上题本吧。”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  

关于余懋衡这个人,那是朱由校早就准备好的。只不过太过重要,所以一直没让余懋衡动,自己也一直没有想让他动。但是这一次余懋衡不动不行了,必须要让他行动起来。  

所以朱由校选择让余懋衡上题本,把事情推到另一个程度上去。  

对于这件事情,陈洪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他也没有什么疑问,转身就跑出去了。  

陈洪想看看能不能在余懋衡出宫之前拦住他,然后把事情告诉他。  

看着陈洪的背影,朱由校松了一口气。  

事情发生在现在,自己可以从容布置,要是发生在刚穿越的时候真的只能就是挥刀了。  

朱由校现在就在等,等外面闹腾,等着所有人出来搞事情,但是他觉得不会有太多人站出来。  

孙慎行和高攀龙这一闹,已经闹出了声势,剩下的人会选择不出声。  

朱由校回去等了,可是其他的人却不行。  

大臣们心里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十分的复杂。  

不过也有人非常高兴,就是崔呈秀等人,他们觉得自己这些人已经下了一成,可以再接再厉。  

尤其是孙慎行和高攀龙,这两个人彻底激怒了陛下,把事情推到了一个无法转圜的地步,所以一定要把他们都拿下,绝对不让他们再有翻身的机会。  

不过这些事情都没有影响到内阁,对于内阁来说,争论不是他们要操心的。  

无论外边怎么闹腾如何争论,最终事情的解决是在他们是在陛下。所以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解决现在的事情,如何面对当下的情况,而不是应该怎么样去避免纷争。  

这一次的纷争已经免不了了,所有人都知道是陛下在推动,只不过有一些事情失控罢了。  

回到内阁的值班房,韩爌把所有人都叫到了一起,开口说道:“大家商量一下吧,这件事情该怎么办?我们总要有一个章程,大家都说说吧。”  

事实上韩爌把大家叫到一起商量这件事情,就是希望内阁能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内阁再分裂成几个派,那么事情就会变得非常麻烦,就会再一次演变成党争,与上次的情况差不多。  

韩爌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所以希望能够在内阁的内部达成共识。  

几个人都看向了徐光启,想听他第一个发言。  

因为刚刚在朝堂上,所有人都看到了徐光启想站出来,但是他被陛下给摁回去了。现在大家也想听听徐光启的意见,毕竟所有人里面就他牵扯的最深。  

徐光启倒也没迟疑,而是直接开口说道:“我先说孙慎行和高攀龙。他们这是在逼宫,他们这是在以直邀名,这不是为臣之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