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宝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徐光启一生著译达六十余种,主要有崇祯历书、测量法义、勾股义、九章算法、徐氏庖言等;总结中国历代农业生产经验,编撰了农政全书,成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徐光启终生不忘焦竑的知遇之恩,终生尊焦竑为恩师。在徐光启后半生及后人的著作中、徐氏宗谱中,多次记载了这一旧事。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徐光启的后代人才辈出。其第十三代孙是位军人,他有一个外孙女叫倪桂珍,她便是名震中国现代史的“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的母亲。  

朱由校前世看到这一段介绍时候,还大为惊叹过,可也只是惊叹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但此时就不一样了,朱由校发现这里面似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徐光启好像就是泰州学派推出来的下一位继承人,虽然一直蹉跎,但是后来也的确翻身了。  

可是朱由校真的不想让徐光启参与到思想论战之中去,他需要徐光启去做事情。这件事情倒是可以听一听徐光启的想法。  

不过话说回来,自己还没给徐光启封官,这个好像不合适。  

想了想,朱由校对陈洪说道:“去传徐光启进宫。”  

徐光启的官早就加封下去了,兵部侍郎,总督京营戎政,徐光启也已经走马上任了。  

只不过关于徐光启具体要做什么事情,朱由校还没与他谈。  

因为朱由校在等人,在等戚金的到来。  

一旦戚金到来,自己的新军计划就可以开始了。  

新军建立之后,自己还要把卢象升放进去,这位将成为新军的将领,或者说未来统帅。  

戚金虽然很好,可是他已经老了,戚金即便是不战死,估计也没几年好活了,毕竟他已经六十七岁了。  

这个年纪别说放在大明了,即便是放在后世,那也是退休好多了年。  

甚至很多人到了这个年纪,身子也就不行了,朱由校必须要为培养戚金的接班人做准备。  

卢象升自然就是非常合适的人选,所以朱由校准备将卢象升弄到新军里面去。  

不过这些事情倒是可以和徐光启商量一下了。当然了,也要问一问他对于李贽学说的看法。  

“是,皇爷!”陈洪答应了一声,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他跑着去找徐光启了。  

徐光启这些日子开始走马上任了,只不过事情与他想象之中的差别很大,即便是做到这个官职上,徐光启发现问题还是很多,也很大。  

掣肘和问题无处不在,可以说他想要理顺所有事情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很难,成功的可能性不大,除非大规模的更换人手。  

可是他到哪里去找合适人选?就算是找到了合适的人选,怕是也要卸任了。  

如果不这么做,自己就需要和这些掣肘的人斗来斗去的。可是一旦陷入了斗争,那就真的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了。  

事实上这就是明末的政治生态,没人能够逃出去,也没人能够绕得开。  

你想要做事,给你下绊子拖后腿的大有人在,大家都习惯了攻击别人来作为立功的手段。  

比起自己做事,攻击别人是更简单的也更方便的方式了。这就像后世的选举,搞臭敌人远比突出自己来的容易,所以原本选取精英的选举最后却成了比烂。  

现在的大明就是这样。  

如果这个风气不打掉,那么处理任何事情都会变得非常困难。  

很快徐光启就进入了大殿,脸上的表情略微有些迟疑,他在琢磨自己是不是要和陛下说。  

如果和陛下说,是不是显得自己无能?陛下会怎么想自己?可是不说,那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了,这一天陛下能够忍受?  

徐光启觉得自己有些进退两难了。  

朱由校对徐光启的想法并不清楚,但是他不会指望徐光启能够短时间内做出什么成绩。  

大明的情况就这样,崇祯皇帝就是急躁,什么事情都想要尽快做大,但是以大明现在的官员素质和官僚风气,基本上就是不可能。  

即便是练兵,那也是需要各种调和。就连军饷和武器,兵部都会卡着你要贿赂,你不摆平他们,你连军饷和军械都拿不到。  

在这样的情况下,像孙传庭能够在陕西把兵练好,并且卓有成效,可以说孙传庭真的已经做到最好了。  

“臣徐光启,参见陛下。”徐光启来到朱由校的面前,恭敬行礼道。  

“爱卿免礼吧!”朱由校笑着摆了摆手。  

等到徐光启站起身子,朱由校这才开口吩咐道:“赐坐。”  

徐光启的年纪也不小,要好好爱护啊!  

在朱由校看来,这样的人活的越长越好。这是大明的兴事,是自己的宝贝,可千万不能出事。  

“今日找爱卿过来,朕是有事情想和爱卿聊一聊。”朱由校笑着看着徐光启说道:“朕听人说爱卿是焦竑的学生?朕想听爱卿说说焦竑的学说。”  

一听这话,徐光启觉得自己要完,这是有人给自己挖了坑?  

对于自己老师的思想,徐光启心里面知道的很清楚。虽然自己的老师没有李贽那么偏激,但是两个人的想法其实差不多,自己也听过老师的学说,只不过他不像李贽那么绝。  

李贽抛弃了官位,对官场上的事情看不过去,在民间讲学,大声疾呼,希望能够得到朝廷之中怜才之士的重用。  

如果有人重用了他,他甚至愿意以死相报。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