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萧远山入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喜欢就分享王忠知道,以前网络上一直有“天龙四绝”,“逍遥三老”的说法。  

这两个称号是网友对天龙小说里,最强的七个人的评价。  

逍遥三老自然是天山童姥,李秋水和无崖子,他们三个同出逍遥派老怪物,武功深不可测,要不是为所困,恐怕无人能制。  

天龙四绝是指乔峰,萧远山,慕容博和鸠摩智,这四人武功相差不大,各有优缺点,但都是江湖绝顶高手中的绝顶高手,堪称武林天花板。  

当然这说法并没有将一代神话“扫地僧”,还有两个绝世挂王段誉和虚竹算进去。  

“扫地僧”超然物外,纵然天下第一,也只会宅在少林藏经阁内扫地,几乎就是摆设。  

段誉和虚竹两人修为全靠外挂,功力虽强,可实战太弱,甚至可以说是时强时弱,实力很难算清。  

如今鸠摩智被王忠废了,慕容博被王忠忽悠到西夏,乔峰入了大辽,只剩下一个萧远山。  

对于萧远山,王忠其实也有些难办,以他的想法,直接杀了他就好,省的他在江湖上搅风搅雨,破坏他以后的计划。  

可萧远山是乔峰的亲生父亲,万一被乔峰知道他父亲死在王忠的手上,王忠怕乔峰会失控,影响他接下来的计划。  

王忠又怕萧远山去找慕容博报仇,王忠还打算让慕容博乱西夏一段时间,给中原争取几年平稳时间。  

所以对于萧远山的安排,王忠绞尽脑汁,最后想到一个计划,所以前来找萧远山。  

“萧前辈,您儿子的世被暴露,如今已经无法立足中原,去了辽国!”王忠对气愤的萧远山道。  

萧远山最近一直都藏在少林,到是没有接到乔峰消息。  

“你们这些中原人,狼心狗肺,我儿一直为大宋鞠躬尽瘁,如今却落到如此下场,要我说,就该把你们这些小人杀光!”萧远山因为三十年前的经历,格有些乖张。  

“此时正是萧前辈帮令郎一把的时候!”王忠笑道。  

萧远山愣神道:“你什么意思?”  

王忠道:“乔峰入辽,以他的份想要在辽国好好生活下去,必然艰难万分,前辈何不也一起入辽,帮助乔峰一把?”  

“我知道前辈以前是辽国三军总教头,在辽中很有威望,若是有萧前辈相助,乔峰在辽国必然能取高位!”  

萧远山疑惑道:“这对你又有什么好处?”  

王忠摇头道:“我一直视乔峰为兄弟,这次是丐帮亏欠乔兄弟,我想做些补偿!”  

萧远山没有轻易相信王忠的话:“我还要追查当年害我的幕后黑手!”  

王忠摇头道:“萧前辈糊涂,你一人之力怎么与整个中原武林相抗,不如与乔峰在辽国取得高位,到时以辽国一国之力逼)迫玄慈说出那幕后黑手的份,也好过自己苦苦追查!”  

萧远山彻底愣住了,王忠一句话有如当头棒喝,彻底打开了他的心结。  

“对呀!我以前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  

王忠的提议可行很高,若是乔峰与萧远山在辽国取得高位,也不用太麻烦,只要求得辽帝一纸国书,逼)大宋皇室交出当年雁门关外的幕后黑手,玄慈怎么敢拒绝。  

少林寺虽然是武林泰山北斗,可也不过江湖门派,他若还想在大宋境内开下去,玄慈不得不从。  

向来软弱的宋室从来不敢违逆辽国的要求!  

这是赤果果的阳谋,萧远山以前倒是没朝这个方向想过。  

“前辈若是父子联手,双剑合璧,不仅能快速在大辽获取高位,同时还能一叙父子天伦,若是您夫人在世,恐怕也想看到你们父子和睦,一家团圆!”王忠再说道。  

萧远山似乎想到了自己惨死的夫人,双眼不有些泛红,不过又想到若不是三十年前玄慈那些人,他们父子又怎会分离三十年,自己妻子不会惨死,儿子不会认他人做父亲。  

“待我杀了乔三槐夫妇,再杀了那些三十年前袭击我们一家的仇人,我就去辽国与峰儿团聚!”萧远山还是没有放下大仇,想要在中原杀一通后,再去辽国帮乔峰。  

王忠却摇摇头道:“萧前辈如今份暴露,玄慈必然通报江湖,三十年前惨案的凶手也会有防备,等前辈的恐怕是一个又一个的陷阱,而且乔峰接到前辈在世的消息后,恐怕也会返回中原,到时你们父子就要面对整个中原武林的围杀!”  

“我相信乔三槐夫妇如今已经被少林保护起来,前辈还是不要冒险的好!”  

萧远山一想也对,同时也明白自己恐怕落入王忠的算计中,现在的局面,若不是王忠暴露他的行踪,怎么会变成这样?  

“你到底想要干什么?”萧远山现在是看不穿王忠的心思。  

按理说,丐帮前任帮主汪剑通因他而死,丐帮又是中原第一大帮,若是萧远山获得大辽权位后,对丐帮,对王忠也没半点好处才对?  

王忠对萧远山笑了笑,并未告诉萧远山自己的理由。  

按照王忠的安排,乔峰父子入大辽,慕容父子入西夏,一旦双方得到两国大权,又知晓一切恩怨,到时两国必有大乱,而中原独善其,作壁上观,甚至能从中谋利。  

王忠也不怕萧远山不按自己剧本走,因为他没的选择,只剩下这一条路,否则这辈子他都不会知晓自己仇人真正份。  

况且王忠的安排对萧远山而言,百利而无一害,萧远山必然中计。  

这也是阳谋。  

萧远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