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思维的不同(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运用种种方法欺骗敌人。这句话强调了在战争中运用诡计和欺骗的重要性,通过模糊敌人的判断和防备,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取得胜利。  

既然要用诡计来欺骗对方,又如何能够做到知己知彼?  

这么一看,这两句好像充满了矛盾。  

事实上,兵法之中很多话,若是放在一起,都会显得矛盾。  

文臣哪怕熟读兵法,也懂得带兵打仗,可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考虑的因素就多了。  

武将则不同,接受了命令,那么考虑问题的时候就只有胜和败。  

这就好比《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设空城计,司马懿不敢入城一样。  

很多人拿正史来说事,说司马懿不可能出现在那边战场。  

还有人说司马懿哪怕再多疑,随便派点人进去探查一下总可以吧。  

真假且不论,假设真有这一幕,司马懿会派兵进城么?  

大概率是不会的,因为司马懿考虑问题,考虑的根本不是输赢的问题,还有政治因素在内。  

他要是解决了诸葛亮,即便不死也会被一直闲置。  

因此哪怕空城计破绽百出,司马懿退兵却很合理。  

空城计算计的根本不是多疑不多疑的问题,而是诸葛亮就在城头之上。  

曾公亮将自己代入辽国一方,之所以觉得该退兵,就是他考虑问题更多的偏向于政治。  

他虽然懂兵法,但是更多的还是一个文臣。  

不是说武将不考虑政治,而是武将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是先军事然后才是政治。  

但是在文官眼里,政治是大于军事的。  

这就是两者思维方面的不同。  

格西拉木率领五万轻骑,逼近宋军军阵。  

当距离两百多步外,便开始沿着宋军的重盾游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