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梁皇后(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夏将领这边也平息了混乱,通过城门门洞,看到骑兵已经快到城门口了,他也顾不上追击袁文绍等人了,连忙下令关闭城门。  

十几个士卒冲上前去,吃力的推动城门,就在这时,一阵箭雨袭来。  

“啊…”  

不少士卒被射杀,临死前的惨叫声通过城门的回荡,非常之大。  

接着大宋骑兵冲入了城中。  

“做的不错,守好城门!”  

顾廷烨路过之时,大声交代一声,没有停留,纵马随着士卒进了城中。  

“是!”袁文绍大声应道。  

顾廷烨带兵冲入城中,冲破守在外面的士卒,直奔西夏皇宫的方向。  

宋辽和西夏三国之间,来使频繁,三国国都的布局在对方那里也不是什么秘密。  

顾廷烨自然知道入城后,去皇宫的道路。  

等所有兵马入城后,后面的五千兵马停了下来,在袁文绍的带领下,清理城门附近的西夏兵马。  

等顾廷烨带着两万五千骑兵来到西夏皇宫,皇宫城门已经关闭了。  

顾廷烨没有攻打皇宫正门,而是留下一部分士卒牵制这边的兵马,亲自带兵攻打一个侧门。  

皇城城墙高大,攻打正门的难度,比直接攻打城池的难度还要大。  

他只有两万五千骑兵,并没有攻城器械,自然不可能强攻正门。  

顾廷烨跟在赵兴身边多年,多次进出过大宋皇宫。  

对于皇宫的守卫情况非常清楚。  

皇宫虽然算得上守卫森严,可一般没有大的变故之时,皇宫的各个侧门的防御兵力并不多。  

虽然这里是西夏国都,但是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  

从他发动突袭,到宫里收到消息,这期间的时间非常短。  

即便西夏皇宫内已经得知了消息,也来不及调兵遣将。  

顾廷烨猜测的不错,李谅祚御驾亲征之时,带走了不少禁军。  

此时皇城之内的禁军只有两万人。  

在收到有骑兵突袭国都的消息,梁皇后就开始调动禁军布防。  

其中的重点,就是皇宫的各个主门,侧门布置的兵马有限。  

增派的兵马还在坐着准备,顾廷烨已经开始攻城了。  

顾廷烨选择突袭西夏国都,自然是有些准备的。  

虽然可以打西夏一一个措手不及,攻入城内,但是皇城肯定能来的及关闭城门。  

他虽然无法携带大型攻城器械,却带了不少组装式的云梯。  

否则骑兵又不会非,一旦皇城城门关闭,仅凭他这点人,根本攻不进去。  

云梯组装好,顾廷烨就下令强攻,哪怕死伤严重,顾廷烨也毫无波澜。  

“仲怀,这样不行,先不说死伤,皇城内的兵马可不少,等会援兵抵达,更难攻破了。而城内也有不少兵马,若是被断了后路我们就危险了!”王韶见迟迟攻不上去急道。  

“皇宫内能有多少守城器械?你看现在对方防守是不是越来越无力了?你在这指挥,我亲自带人攻城!”顾廷烨说道。  

“不成,你可是主帅,万一…”  

“没有什么万一!”  

顾廷烨接过石头递过来的长枪,带着石头往外走去。  

“皇后娘娘,宋军已经攻上了城头,怕是守不住了。为了以防万一,臣先护您和太子殿下出宫!”负责宫里防务的禁军将领说道。  

“废物!不是说宋军不多么?这才多久就守不住了?本宫不走!”梁皇后怒骂道。  

“回皇后娘娘,宋军孤军深入,完全是破釜沉舟,悍不畏死。为了您和太子殿下的安全,还是先走吧。只要您和太子殿下走了,臣就能放开手脚对付宋军,臣必然将其全部剿灭,不留一人!”将领说道。  

“这可是你说的,若是不能把宋军全都留下,本宫绝不轻饶!”  

梁皇后不是不想逃,而是担心逃了影响士气。  

而且皇城内有城墙守护,总比宫外安全的多。  

如今听到快守不住了,她其实也怕了。  

交代完后,便带着儿子,在禁军的保护下,往皇宫东面而去。  

西夏皇宫和大宋皇宫一样,也是坐北朝南。  

不过西夏并没有分内外城,北方城门连着皇城的。  

此时直接出城更危险,出宫的方向只剩下东、西和南边三个方向了。  

南方是皇宫正门,外面有敌军,而西边就是顾廷烨进攻的方向,只有东边目前最安全。  

而且东边居住的都是王公贵族,这些人家都有一些护院。  

之前她就让父亲梁广川,去召集那些权贵人家的护卫,前来剿灭宋军了。  

因此她选择从东门出宫,前去和父亲汇合。  

然而当她乘坐马车出宫,没走多远,外面突然传来了喊杀声。  

“皇后娘娘不好了,宋军有埋伏,末将送您回宫!”  

负责护卫的将领说道。  

“快,护送本宫回宫!”梁皇后闻言急道。  

她感觉马车颠簸的厉害,紧紧的抱着儿子,心里恨不得把那个让她出宫的将领大卸八块。  

若是不出宫,虽然危险,可皇宫有层层宫门,那么多宫殿,挡住宋军还是没问题的。  

宋军人数有限,等其他兵马赶来救驾,被剿灭只是迟早的事。  

就在她胡思乱想的时候,马车突然停了。  

没多久,外面的厮杀和惨叫声也平息了。  

就在梁皇后想要掀开窗帘,看看外面的情况的时候,窗帘被掀开了。  

盛长梧微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