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需要再有一个太祖(2/3)
,幽州城就是幽州的治所,从此开始,幽州城一直是北方重城之一。
相比较西京城,幽州城更加巍峨坚固。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大宋攻辽,跨过白沟河,距离西京和幽州城距离其实差不多。
不管是打下西京城,还是幽州城,都是辽国中都的门户。
一旦这两座城池失去其一,大宋都能直接进兵中都。
之所以选择西京,而不是幽州城,就是因为幽州城更加坚固。
“之前曾爱卿可是不赞成打幽州城的。”赵兴沉默了一会说道。
“陛下,此一时彼一时。之前不打幽州城,是因为幽州城城池更加坚固,其次则是耶律乙辛的援兵迟迟没有露面,有可能就在幽州城。”
曾公亮微笑道:“可此时既然知道辽国援兵在朔州城,那么幽州城的兵马就不可能太多。若是发动突袭,说不定可以一战而下!”
没有火药,他自然没有这个底气。
可如今有了火药,突袭之下,在辽国没有防备之下,还是有可能的。
“若是这才是耶律乙辛的圈套呢?”
赵兴皱眉道:“若是转攻幽州城,这中间可是还有不少县城。若是放任这些县城不管,孤军深入,很可能全军覆没。可若是打,根本瞒不住。”
“而且突袭幽州城,前线大军就得先退回城内,即便不是圈套,耶律乙辛也很可能会察觉。”
“陛下,打仗从没有完全的把握。前线可以不退兵,悄悄的调走几万兵马,辽国也很难察觉,再从陛下禁军中抽调一万人,即便不成,也可退走。”曾公亮说道。
赵兴闻言沉吟许久,还是有些下不了决心。
他不是很动兵法,曾公亮虽然懂,可更多的还是文官。
赵兴也知道打仗没有什么完全的把握,可万一中了圈套,他也不忍心看这些士卒送死。
沉默许久,说道:“这件事也有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圈套,耶律乙辛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宋放松警惕。曾爱卿先回前线,提醒英国公小心戒备。然后把这件事告诉他,看看他的想法。”
“是!”曾公亮应道。
太上皇退位这么久,身子养的倒是挺不错的。
闲下来这么久,再次掌管朝政,太上皇倒也干劲十足,和退位前一样,十分勤政,每天都忙碌到天黑以后才结束。
太上皇找回了当年的感觉,百官们也一样。
此时他们才感觉到太上皇的好。
赵兴继位也就一年多,可朝中官员相比较太上皇在位的时候,换了近半。
这其中没几个是年纪大了致仕的,不是被贬就是被杀了。
可惜这种日子不会太长,一旦赵兴回来,他们还是得过之前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
一些官员甚至生出,让太上皇恢复皇位。
可惜这根本不可能,毕竟赵兴继位,可是祭拜过宗庙的。
而且太上皇就这么一个儿子,之前都能舍弃皇位,赵兴已经登基,他怎么可能再废除赵兴。
不少官员甚至心中萌生一个念头,要是赵兴死在前线,那么太上皇就能复位了。
太上皇修养这么久,整个人看着都年轻了许多,若是太上皇恢复皇位,再干个十几年,太子也长大了。
经过太上皇和他们这些大臣的教导,太子必然能和太上皇一般。
然而没多久,北方传回来的捷报,就断绝了这些人的想法。
后面接连传回来的捷报,让很多人心里都有些绝望了。
不需要夺回燕云十六州,只需要夺回西京和雁门关,恢复当年太宗伐辽失败后丢失的地盘,赵兴就将威势大增。
若是能够夺回燕云十六州,赵兴的功绩就连太宗都比不了,能和太祖比肩。
毕竟这不仅是太祖的愿望,也是太祖没有做到的事。
可是大宋需要再有个太祖么?
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肯定是不需要的。
赵兴本就强势,若是功比太祖,以后文官在朝中将彻底失去话语权了。
这种结果自然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可他们对此也无可奈何,前线是赵兴这个皇帝坐镇,后方是太上皇坐镇。
他们连一些小手段都不敢用。
可这世上总不缺一些胆子大的人。
一间客厅内上首坐着一个年约六旬的老者,左右两边各自坐着几个人。
单看衣着气度,就知这些让皆身份不凡。
“各位,北方捷报频传,陛下御驾亲征,可谓是势如破竹,如今已经打到西京城下了,只要攻下西京,顺势收复雁门关,就可收复太宗当年伐辽溃败后,陆续丢失的地盘。若是陛下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将辽国赶回草原,那就真的是功比太祖了。”
上首的老者目光在众人身上巡视了一眼,说道:“陛下性子有多强势,诸位也知道,诸位难道想看到再出现一个太祖么?”
“可如今是陛下御驾亲征,吾等又岂敢做什么?”左首的中年男子说道。
对于太祖皇帝,这些文人都不喜欢。
太祖虽然重文,却没有轻武,而且没少杀文官。
若是此时所有官员投票选皇帝,什么秦皇汉武,得票肯定很低。
而太上皇的票数肯定是最高的。
赵兴继位后一直针对文官,若是功比太祖,那以后他们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大宋的官员,除了少部分外,大多数其实都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即便收复燕
相比较西京城,幽州城更加巍峨坚固。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大宋攻辽,跨过白沟河,距离西京和幽州城距离其实差不多。
不管是打下西京城,还是幽州城,都是辽国中都的门户。
一旦这两座城池失去其一,大宋都能直接进兵中都。
之所以选择西京,而不是幽州城,就是因为幽州城更加坚固。
“之前曾爱卿可是不赞成打幽州城的。”赵兴沉默了一会说道。
“陛下,此一时彼一时。之前不打幽州城,是因为幽州城城池更加坚固,其次则是耶律乙辛的援兵迟迟没有露面,有可能就在幽州城。”
曾公亮微笑道:“可此时既然知道辽国援兵在朔州城,那么幽州城的兵马就不可能太多。若是发动突袭,说不定可以一战而下!”
没有火药,他自然没有这个底气。
可如今有了火药,突袭之下,在辽国没有防备之下,还是有可能的。
“若是这才是耶律乙辛的圈套呢?”
赵兴皱眉道:“若是转攻幽州城,这中间可是还有不少县城。若是放任这些县城不管,孤军深入,很可能全军覆没。可若是打,根本瞒不住。”
“而且突袭幽州城,前线大军就得先退回城内,即便不是圈套,耶律乙辛也很可能会察觉。”
“陛下,打仗从没有完全的把握。前线可以不退兵,悄悄的调走几万兵马,辽国也很难察觉,再从陛下禁军中抽调一万人,即便不成,也可退走。”曾公亮说道。
赵兴闻言沉吟许久,还是有些下不了决心。
他不是很动兵法,曾公亮虽然懂,可更多的还是文官。
赵兴也知道打仗没有什么完全的把握,可万一中了圈套,他也不忍心看这些士卒送死。
沉默许久,说道:“这件事也有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圈套,耶律乙辛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宋放松警惕。曾爱卿先回前线,提醒英国公小心戒备。然后把这件事告诉他,看看他的想法。”
“是!”曾公亮应道。
太上皇退位这么久,身子养的倒是挺不错的。
闲下来这么久,再次掌管朝政,太上皇倒也干劲十足,和退位前一样,十分勤政,每天都忙碌到天黑以后才结束。
太上皇找回了当年的感觉,百官们也一样。
此时他们才感觉到太上皇的好。
赵兴继位也就一年多,可朝中官员相比较太上皇在位的时候,换了近半。
这其中没几个是年纪大了致仕的,不是被贬就是被杀了。
可惜这种日子不会太长,一旦赵兴回来,他们还是得过之前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
一些官员甚至生出,让太上皇恢复皇位。
可惜这根本不可能,毕竟赵兴继位,可是祭拜过宗庙的。
而且太上皇就这么一个儿子,之前都能舍弃皇位,赵兴已经登基,他怎么可能再废除赵兴。
不少官员甚至心中萌生一个念头,要是赵兴死在前线,那么太上皇就能复位了。
太上皇修养这么久,整个人看着都年轻了许多,若是太上皇恢复皇位,再干个十几年,太子也长大了。
经过太上皇和他们这些大臣的教导,太子必然能和太上皇一般。
然而没多久,北方传回来的捷报,就断绝了这些人的想法。
后面接连传回来的捷报,让很多人心里都有些绝望了。
不需要夺回燕云十六州,只需要夺回西京和雁门关,恢复当年太宗伐辽失败后丢失的地盘,赵兴就将威势大增。
若是能够夺回燕云十六州,赵兴的功绩就连太宗都比不了,能和太祖比肩。
毕竟这不仅是太祖的愿望,也是太祖没有做到的事。
可是大宋需要再有个太祖么?
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肯定是不需要的。
赵兴本就强势,若是功比太祖,以后文官在朝中将彻底失去话语权了。
这种结果自然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可他们对此也无可奈何,前线是赵兴这个皇帝坐镇,后方是太上皇坐镇。
他们连一些小手段都不敢用。
可这世上总不缺一些胆子大的人。
一间客厅内上首坐着一个年约六旬的老者,左右两边各自坐着几个人。
单看衣着气度,就知这些让皆身份不凡。
“各位,北方捷报频传,陛下御驾亲征,可谓是势如破竹,如今已经打到西京城下了,只要攻下西京,顺势收复雁门关,就可收复太宗当年伐辽溃败后,陆续丢失的地盘。若是陛下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将辽国赶回草原,那就真的是功比太祖了。”
上首的老者目光在众人身上巡视了一眼,说道:“陛下性子有多强势,诸位也知道,诸位难道想看到再出现一个太祖么?”
“可如今是陛下御驾亲征,吾等又岂敢做什么?”左首的中年男子说道。
对于太祖皇帝,这些文人都不喜欢。
太祖虽然重文,却没有轻武,而且没少杀文官。
若是此时所有官员投票选皇帝,什么秦皇汉武,得票肯定很低。
而太上皇的票数肯定是最高的。
赵兴继位后一直针对文官,若是功比太祖,那以后他们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大宋的官员,除了少部分外,大多数其实都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即便收复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