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隐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群臣行礼后,离开了大殿。  

韩章却留了下来。  

“大相公还有事么?”赵兴淡淡道。  

“陛下!”  

韩章躬身道:“若是在各个州府设立钱庄,敢问陛下,是由朝廷派遣官员官理,还是…”  

“暂时先不用朝廷官员来管。”  

韩章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赵兴却已经听明白了韩章的意思。  

“陛下,如此不妥!”  

韩章说道:“不用官员,钱庄岂不是成了私产?陛下不想皇权受限制,可曾想过这么做的后果?”  

之前赵兴就和他谈过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的想法。  

虽然事后赵兴说了,只是和他聊聊,暂时没有这么做的打算。  

可韩章清楚,赵兴只是觉得如今时机不合适,并非打消了这个念头。  

一旦赵兴将来这么做了,皇权就彻底没了限制,将来的皇帝若是贪图享受,私自动用钱庄的钱,这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这也是韩章反对设立钱庄的原因。  

不止钱庄,还有赵兴之前还是太子时命人经营的那些生意,都存在这巨大的隐患。  

虽然赵兴做的一些事情他不认同,但是赵兴却算不上昏庸。  

可以后的皇帝呢?  

那些为赵兴打理生意的人虽说没有官职,却代表了官家。  

现在能老实的做生意,将来换了人,谁能保证不强取豪夺?  

皇权有限制的时候,即便有问题,但最起码还有一定的限制。  

可真要皇权失去限制,朝廷还能经营各行各业,那就是灾难了。  

“朕只是说暂时不让官员管理,没说以后!”赵兴摇头道:“大相公所担心的,朕也清楚,朕自然会安排妥当。”  

韩章担心的问题,赵兴不是没有考虑过。  

古代官员非常反对朝廷与民争利,盐铁茶这些第一次被收为官营的时候都遭遇了很大的阻力。  

即便成功了,也只有少数几样,大多数物品的生产贩卖,朝廷都不插手的。  

虽说赵兴对于官员反对朝廷与民争利,多数都有私心。  

就拿经商来说,别的朝代都是禁止官员参与经商的,甚至禁止商人子弟做官。  

防范的就是官商勾结。  

大宋虽然不禁止商人子嗣参加科举,可一样有官员不得经商的规定。  

可任何朝代,那些世家大族,都有族人经商。  

朝廷限制的只是官员的父母和子嗣。  

官员反对朝廷与民争利,是因为他们就是这个‘民’,朝廷争夺的是他们的利。  

可朝廷插手商业,在古代来说,确实是弊大于利的。  

朝廷插手商业,负责的官员就可以利用身份,强取豪夺,甚至垄断,为自己谋划利益。  

就拿盐务来说,不就已经烂的不成样子了么?  

作为一个后世之人,赵兴非常清楚,这样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  

古代思想为什么越来越封建,不就是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少了思想的碰撞。  

在思想方面,此时的大宋连先秦时期都比不过,而且越往后,只会越封闭。  

这就是垄断的后果。  

商业上也是。  

制造工艺和技术的进步,都是有利可图。  

一但被官员利用身份,垄断了某一行业,那么那个行业就永远不会进步。  

因为没有了竞争,就缺少了活力。  

“那不知陛下的打算是什么?”韩章问道。  

他看出赵兴安排人经商,将来会产生的隐患,却没有劝说阻止,就是因为暂时对朝廷是有利的。  

别的不说,北方长城能够修建,大半花销都是赵兴直接提供的。  

否则以大宋目前的财政情况,别说修建长城了,本身就已经快入不敷出了。  

可隐患终究是隐患,饮鸩止渴只是暂时的。  

既然已经说到这里了,韩章这次就想把话给说开了。  

“以后朕会把商会给停掉,但不是现在。而管理钱庄的人,就是这些人。”赵兴淡淡道。  

他想过建立类似后世的国企,虽然古代管理盐铁茶生意的部门,和后世国企其实有些类似,但是并不能算是国企。  

这些人实际上还是官,只要品级够高,一样可以左右地方,在朝堂也有话语权。  

不像后世的国企和官员,完全是两个体系。  

而以古代的情况想做到这一点非常难,难到几乎不可能。  

因此一刀切才是最好的。  

按照赵兴的想法,钱庄前期的建立就交给盛维来办。  

先从商行抽调一些人,在大宋一些重城建立钱庄。  

然后再慢慢向四周辐射,等他把大概体系搭建好,届时辽国和西夏也差不多解决了。  

赵兴就停止商业,把精英留下并入钱庄,其余人只能遣散了。  

钱庄那边也需要制定详细的法规和制度,防止出现大的问题。  

不过赵兴如今还没有考虑好,毕竟后世情况和古代不同,不能直接照搬。  

他还需要看看在钱庄设立后,会出现哪些问题。  

韩章听完赵兴详细的打算,沉默了一会道:“既然陛下考虑周详,臣就放心了。”  

旷野之上,一队不足千人的骑兵正在纵马狂奔。  

这队骑兵神情非常狼狈,精神萎靡。  

骑兵中间,萧太后一身劲装,骑着马,不时的担忧的低头看一眼儿子。  

“大哥,这样下去不行,浚儿不能这样颠簸了。”萧太后急道。  

“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