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恼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杨相公,如今刘、周两位同僚自尽,还有几位同僚被抓,接下来可怎么办啊?”  

“要是他们把我们供出来,大家都完了。”  

杨家大厅内,一片嘈杂,一群官员面带急色看着杨胜奎。  

“安静!”  

杨胜奎高喝一声,等众人安静下来后,呵斥道:“慌什么?天塌了么?刘、周二人自尽,就是为了保住我们。朝中官员被刑部逼死,陛下让刑部直接抓捕官员本就不合规矩。如今朝中许多官员不满,尔等只需明日去龙图阁外请愿,从者云集,陛下自然会妥协!”  

虽然韩章的劝说让他有些不安,但是他并不觉得赵兴会因为此时大肆株杀官员。  

杨胜奎其实心里已经后悔了,余相公即将致仕,因为惦记余相公的位置,他才主导了这件事。  

为的就是在余相公致仕后,得到支持。  

如今他已经骑虎难下了,即便这件事大事化小,赵兴也不会放过他。  

“杨相公,要是这么做,激怒了陛下可怎么办?”一个官员问道。  

“是啊,陛下性子刚烈,当初那么多士子宫门口请愿,陛下说抓就抓。我等要是这么做,陛下发起怒来…”  

“没什么可是的!”  

杨胜奎打断了众人的话,说道:“当初士子堵宫门,陛下占理。可这件事陛下有错在先,陛下自然不愿意闹大。”  

“我们现在若是不动,等风波平息,陛下秋后算账,一个都跑不了。除非你们愿意让亲族继续给朝廷运送军粮。”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运军粮是不可能运军粮的。  

他们平常花销都不小,升迁打点,礼节来往,光靠俸禄可不够。  

而且他们背后都有宗族,就算他们愿意,宗族那边也不愿意把钱财全换成盐引茶引。  

“杨相公,下官想知道,刘、周二位同僚真的是自尽么?”一个官员问道。  

此言一出,其余人纷纷看向了杨胜奎。  

在场所有人其实都有怀疑,刘、周二人之死,是不是杨胜奎安排的。  

要是如此,就太让人寒心了。  

而且杨胜奎鼓动他们去龙图阁外请愿,会不会打着什么算盘?  

杨胜奎脸色阴沉道:“老夫若是逼他们自尽,难道不知道让他们死在刑部大牢么?”  

得知两人的死讯,杨胜奎一开始很少高兴。  

毕竟两人这一死,他就主动多了。  

可仔细一想,他就暗骂两人是蠢货。  

要死你死在刑部大牢啊,那样赵兴就彻底洗不清了。  

死在政事堂,反而给人一种畏罪自杀的感觉。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要冒着风险,命人去传播此事。  

否则哪里需要那么麻烦。  

众人闻言仔细一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不过杨胜奎的态度还是让他们有些心寒。  

毕竟自古以来,都是死者为大。  

即便罪犯砍头,不留全尸,处死后,也不会禁止家人收尸。  

没有家人的,还会派人安葬了。  

杨胜奎也知道自己愤怒之下说了蠢话,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虽然他们没有提前告知老夫,不过他们两人自尽,也是为了保我们大家。以后他们的家人,大家都要照顾一二。”  

“这是自然。”众人连忙附和道。  

“诸位,这都是以后的事了,当务之急是尽快把眼前的麻烦解决掉。”  

杨胜奎说道:“你们明日一早便去龙图阁外请愿,我会鼓动更多官员前去。官家这次做的事情,本就犯了大忌,刘、周二人之死,必然会引得许多官员产生兔死狐悲之心,届时定然有很多官员会去。”  

“杨相公,那您和几位相公会去么?”一个官员问道。  

“自然!”  

杨胜奎点了点头道:“老夫今日已经游说了几位相公,明日老夫也会和几位相公一同前去的。”  

他自然不会告诉众人,因为韩章的一番话,那些相公都在犹豫。  

若是如此,这些人未必敢去了。  

众人闻言放心了不少,有朝中相公带头,逼迫官家妥协倒是不难。  

就在这时,管家匆匆走了进来。  

杨胜奎皱眉道:“何事?”  

“禀主君,忠敬侯带兵接管了汴京各个城门的防务!”管家说道。  

“什么?”  

杨胜奎和在场的官员皆是一惊。  

汴京城门的防务是由城防营管的。  

如今禁军入城,接管了防务,只有赵兴下令才行。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有人造反了。  

可管家既然没说,就说明汴京一切正常,并不是造反。  

“杨相公,陛下怕是要大动干戈了,我看这件事还是算了吧。”一个官员惊惧道。  

其他官员闻言也都露出了畏惧之色。  

“陛下调禁军掌控城门,只是吓我们罢了,否则此时禁军就该来抓我等了。陛下宁愿闹出这么大的动静都不愿意退让,可见陛下性子有多刚烈。我等现在退缩,固然可以自保。但将来陛下秋后算账,又该如何应对?”  

杨胜奎一脸不在意道:“当初陛下对胡尚书多有忍让,后来还是因为勾结巫师教才被抓的。以老夫的地位,陛下也不会轻易动我。你等要放弃,将来陛下翻旧账的时候,可别来求老夫。”  

众人闻言心里一沉,赵兴继位后,虽然换了枢密使,却没有对其如何。  

动过最大的官员就是胡中言了,不过正如杨胜奎所说,胡中言是因为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