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背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不管什么原因,唃厮啰部和西夏时常发生摩擦,如今更是发生了战争,可谓是有着血海深仇。  

让董毡掌控河湟,并不担心他会投靠西夏外,其次还有一个好处,董毡是吐蕃人。  

只要他实力足够,吞并河湟吐蕃比大宋占领河湟的阻力要小的多。  

而且因为他的这层身份,届时就不是西夏阻止大宋对河湟增兵了,而是大宋阻止西夏干预河湟局势了。  

“大相公对于这个董毡可有了解,此人能力如何?”赵兴问道。  

董毡几乎不可能投靠西夏,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那就是能力。  

董毡若是不能经营好河湟,达到拖垮西夏的目的,那么河湟交给他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河湟确实贫瘠,但是贫瘠的原因是因为占据河湟的人乃是羌族和吐蕃各部。  

羌族是游牧民族,吐蕃则是半耕半牧。  

虽说羌族早在汉朝时,就已经归降汉朝,从游牧往农耕方向转变。  

但因为其时常反叛,如今也只能算是半耕半牧。  

但不管是羌族和吐蕃各部,在种植方面比起汉人来说都差远了。  

还完全停留在靠天吃饭的地步。  

汉人种田,虽然也是靠天吃饭,但古人先民,实际上已经在研究如何摆脱这种局面了。  

像引水灌溉,施肥等手段,其实已经算是改变了完全靠天吃饭了。  

可这些技术,羌族和吐蕃各部只懂些皮毛罢了。  

事实上,河湟之地虽然在西北,可境内水系还算发达,至少在西北这个地方,算是很适合农耕的地盘了。  

古人取地名的时候,大多喜欢根据地理位置和附近的情况来取。  

而河湟之名,肯定得有河。  

虽然河湟在羌族和吐蕃的经营下十分贫瘠,可只要花一些时间治理,还是能够达到自给自足的。  

因此对于赵兴而言,把河湟交给董毡,若是不能从战略上达到钳制西夏,限制西夏发展,又能给西夏一些威胁,逼迫西夏加强对河湟边防的目的,那么他宁远花费一些代价,慢慢把河湟经营好。  

至于会不会养虎为患,赵兴并不担心。  

河湟哪怕有些潜力,但潜力也就那么大。  

哪怕这个董毡能力再强,在强敌环伺下,也成不了威胁。  

“陛下!”  

韩章道:“董毡此人臣确实有些了解,少年便进入军中历练,曾多次参与过战争,屡有胜绩,能力尚可。”  

“如此倒是可行。”  

赵兴闻言点了点头,韩章既然都说董毡能力尚可,在有大宋背后扶持的情况下,让董毡掌管河湟,确实能对西夏形成一定的威胁,达到削弱西夏的目的。  

“不过具体的还得等他到了再说,董毡也未必愿意。”赵兴说道。  

高原和河湟本就相连,唃厮啰部要是想对河湟动手,早就下手了。  

说白了人家看不上河湟那个地方。  

大宋提出让董毡进驻河湟,董毡也未必会答应。  

“如今的形式由不得他不答应。”韩章微笑道。  

大宋和西夏有盟约在,而且在北方兴建长城,这些都是拒绝出兵相助的理由。  

形势比人强,董毡没得选择。  

“如此,接待之事便交给大相公了,大相公见了此人,倒是可以先试探一番,看看他的态度。”赵兴说道。  

他是大宋皇帝,手下小弟受了欺负,找他做主,他真不好拒绝。  

此时就得手下臣子先出面才行。  

“是!”韩章应道。  

平静的山谷内,突然许多飞禽被惊起。  

没多久,一群衣衫褴褛的人逃窜入了山林之中。  

这群人,人数只有一百多人,翻过山丘后,领头的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子大喝道:“先停下休息一会。”  

闻言其余人丢下手里的武器,往地上一躺,大口喘着气。  

“大哥,追兵被大哥骗了,没有往这边追来。”  

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小跑着来到左崎身边说道。  

左崎闻言松了一口气道:“此人倒是厉害,安排了几道疑兵都被他看穿了。”  

“大哥何必长他人志气!”  

少年不屑道:“朝廷兵马再怎么样,也经过多年训练,而且人数又多,武器盔甲精良,占尽了优势。而我们的人都是一些泥腿子,训练时间太短,根本没有成军,被看破很正常,如今还不是被我们给甩了。”  

“强弟!不可轻敌!”  

左崎看着少年,正色道:“战场之上,轻敌乃是大忌。”  

左强闻言还是有些不以为然。  

左崎见状叹气道:“战场之上,若是双方都势均力敌,正面交战,那武将学习兵法韬略的意义何在?打仗永远没有所谓的公平,我们实力不如朝廷兵马,可我们算计在前…”  

“那是因为朝廷提前发现了,否则大哥的算计肯定能成!”左强说道。  

左崎闻言有些无语,也打消了说教的想法。  

按照左强的逻辑,朝廷兵马就该傻乎乎的钻进他们的圈套。  

“唉。”  

左崎叹了一声,自嘲道:“兵法有云:未虑胜,先虑败!我也是有些太自信了,要是早考虑暴露的可能,何至于现在如此狼狈。”  

他对着堂弟说教,但自己这次也是犯了大忌。  

自认为谋划得当,一切尽在掌控,完全没考虑过失败的可能。  

否则早做准备,也不至于此时被人追的四处乱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