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捷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柴亦宁很清楚,这件事并不怪左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左崎再有本事,率领一群百姓,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也很难形成什么战斗力。  

只有出奇方能制胜,可他们出的奇,已经被对方提前知道了,这才是落败的关键。  

“爹,孩儿知道大局为重,可你能保证左崎的忠心么?万一他被抓,会不会供出我们?”柴深说道。  

柴亦宁闻言沉默了,他确实不是完全相信左崎,否则也不会把义女许配给他。  

要只是如此,他并不会怀疑左崎。  

可刚刚收到的信中说的是汴京那边的人被发现了,包括如玉在内的人都被抓了。  

左崎很喜欢如玉,之所以加入巫师教也是因为如玉。  

一旦让左崎知道如玉被抓,必然会想办法营救。  

可想在汴京城内救人,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刚刚在看到信的时候,因为怕动摇人心,他并没有说出来。  

不过他的心已经动摇了,甚至生出先除掉左崎的念头。  

否则他一旦拒绝救人,必让左崎心生怨气,始终是个隐患。  

可左崎是巫师教最缺少的人才,就这么除掉,他还是舍不得。  

因此心里非常犹豫。  

“如玉被抓了。”柴亦宁沉默了一会说道。  

“什么?”  

柴深闻言脸色一变,说道:“爹,那咱们赶快逃吧,万一如玉把我们供出来就完了。”  

“你慌什么?”  

柴亦宁低喝道:“如玉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就算供出来又能如何?”  

赵兴猜的不错,如玉知道的确实有限。  

或者说柴亦宁从未相信过任何人。  

他在大宋各地都有秘密藏身点,有在城内,有在城外,可如玉知道的就那么几处,并不包含这处。  

这也是他得知如玉被抓,而不是很着急的原因。  

“孩儿差点望了如玉不知道这里了。”柴深闻言松了一口气。  

柴亦宁对于儿子的表现很是失望,胆小怕事,遇到一点小事就慌乱成这样。  

此事的柴亦宁突然发现,自己一直自得学到了祖父的真传,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是多么的愚蠢。  

祖父最厉害的并不是教导他的那些东西,而是对后代的培养。  

可他早些年一直忙着四处云游,忽略了对儿子的教导。  

“不对!”柴深脸色一变道:“孩儿曾告诉过如玉,咱们在江州这边藏身之地的大概方位!”  

“什么?”  

柴亦宁闻言脸色巨变,重重的给了儿子一巴掌。  

“混账,我说了多少次,让你不要一门心思想着女人,否则总有一天会死在女人手上!”  

“爹,孩儿也没想到如玉会被抓啊。”柴深捂着脸,一脸委屈道。  

柴亦宁闻言恨不得杀了他,可是他就这一个儿子,最终还是狠不下心来。  

不过这件事也是断绝了他继续犹豫的心思,逼迫着他只能做出决定了。  

赵兴看完江州送来的捷报和关于顾廷炜的供词,一阵后怕。  

宋朝中所带的兵马,只有三日的粮食。  

而后面运往江州的粮食在路上遭遇了多次阻截。  

虽说江州城的粮食大多不翼而飞,但粮仓中还是剩余了一些粮食的。  

江州官员胆子再大,也不敢把所有粮食运走,否则一旦有人检查,连遮掩的机会都没有。  

加上审问那些官员,又追回了一部分没有运走的粮食,才没有出现问题。  

否则在缺粮的情况下,要么直接从城内富户手里强行抢粮,要么只能派兵出击,从叛军手里抢粮。  

叛军那么多人,肯定有粮食。  

以当时的局面,上书请示肯定是来不及了。  

申相公和宋朝中怕是没有一个人敢派兵强抢富户的粮食,因为这样的影响太恶劣了。  

唯一的选择只能出兵了。  

在那种情况下出兵,军心不稳不说,因为急切,还很容易被对方算计。  

因为提前发现,宋朝中稳扎稳打,数次大败叛军。  

之前叛军猖獗,完全是因为官府没有派出丝毫兵马围剿。  

如今朝廷派出兵马,叛军本就人心惶惶。  

说到底,百姓并没有被逼迫到绝境,跟着造反有的是被蛊惑的,有的则是被裹挟的。  

只要首战告捷,本就人心不稳的叛军,自然彻底乱了,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宋朝中在捷报中说,他如今正在肃清逃窜的叛军,要不了多久就能彻底平定叛乱。  

不过他最后提到,叛军中有一部分青壮和普通百姓不同,好像经过初步的训练,已经能够组起军阵了。  

虽说因为时间太短,加上武器落后,威胁不大,不过这也说明叛军中有人懂的练兵,应该就是赵兴之前传信所说的巫师教人。  

他已经在追击了,不过江州附近山多,未必能够抓到。  

赵兴看到这里,心惊的同时又觉得好笑。  

他心惊的是巫师教竟然有懂得练兵的人。  

要知道,并不是看几本兵书就能够成为武将的。  

行军布阵,这是武将基本必须会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兵书上却不会教。  

因此大多数武将,都是靠武力带兵冲锋。  

真正的将才,都是会行军布阵,这样的人几乎都是有传承的。  

当然了,也可以通过不断的战争摸索积累经验。  

像朱元璋本人,和帮他打天下的淮西勋贵,好些都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