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朕忘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仁明宫赵兴听完张桂芬的讲述,笑道:“难怪母妃跟朕夸你,说朕能够娶到你,是朕的福分。”  

要是没有张桂芬劝解,母妃那边也不会如此轻易过去。  

“能嫁给陛下是臣妾的福分才是。”  

张桂芬微笑道:“母妃其实也不是不通情达理之人,臣妾都没怎么劝,只是和母妃一说,母妃就能够理解陛下的难处。”  

“母妃确实通情达理,但你也有功,要不是你有身子,朕可得好好赏赐你一番。”赵兴笑道。  

张桂芬闻言脸色一后,嗔怪道:“陛下,还有人在,胡说什么呢。”  

“哈哈!”  

赵兴哈哈一笑,刚想说什么,三水捧着一个竹筒,匆匆走了进来。  

“陛下,西北传来一道急报。”  

“快呈上来!”  

三水闻言连忙上前,把竹筒交给了赵兴。  

赵兴接过竹筒,打开后,掏出一封信件,展开看了起来。  

“好!”  

赵兴看完急报,高兴的叫了一声好。  

张桂芬有心想问,但是后宫不得干政,还是忍了下来。  

“三水,去传几位相公和枢密院使到龙图阁议事。”赵兴吩咐道。  

急报的消息瞒不住,与其等百官得知消息后发难,不如自己掌控主动。  

“陛下,此时宫门已经关闭了。”三水提醒道。  

宫门关闭得有赵兴的旨意才能打开。  

“朕一时高兴,倒是忘记时辰了,等明日一早,宫门打开了再传吧。”赵兴说道。  

宫门关闭后,再开宫门,动静太大了。  

倒也不急于这么一会。  

“是!”  

三水应了一声,见赵兴没有别的吩咐,便行礼退了出去。  

“皇后,你知道么,顾廷烨在河湟打了一个大胜仗。千人夜袭羌族大营,己方损失数百,羌族损失两万余。”赵兴笑道。  

他现在满心喜悦,需要找个人分享分享。  

“陛下,大宋对河湟出兵了?”张桂芬闻言惊讶道。  

虽说后宫不得干政,但是像打仗这种事,没道理她不知道。  

这件事在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赵兴却突然告诉他大宋将士在河湟打了胜仗,她岂能不惊讶。  

“没错!”  

赵兴笑道:“拿下河湟,不仅能够开疆拓土,大宋还能够得到一块养马地,最重要的还是能够限制西夏的发展。”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张桂芬笑道。  

她感受到了赵兴的喜悦,也因赵兴的开心而开心。  

有八百里加急到京,这么大的动静,岂能瞒的过汴京文武大臣。  

急报是从北城门入的城,不是从北方传来就是从西北传来。  

这两个方向一个面对辽国一个面对西夏。  

汴京的文武大臣得知消息后,心里有各种猜测,换好官服等待宫里召见。  

然而他们左等右等,也没等到宫里召见。  

也让这些官员明白过来,这封急报应该是好事。  

次日,各部官员来到皇城,开始了新的一天办公。  

几位相公和枢密院还有六部的主副官,都接到了内侍的通传,说官家召见。  

刚到官衙,茶水都没来得及喝,这些官员便赶往了龙图阁。  

等人陆续抵达龙图阁,赵兴还未到。  

官员们只能在偏殿等候,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小声议论着。  

他们都知道,此时官家召见,肯定是因为昨天那封急报,心里都好奇急报中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陛下召各位大人入殿!”  

等了大约一盏茶时间,一个内侍走进偏殿说道。  

官员们连忙停下闲聊,整理官服,排好队列,前往了正殿。  

不一会,来到正殿内,躬身行礼道:“臣等拜见陛下!”  

“诸爱卿平身!”  

赵兴摆了摆手,笑道:“昨日朕收到西北传来的一封捷报!”  

“陛下,可是西夏犯边了?”韩章问道。  

“非也!”赵兴微笑道:“诸爱卿应该都听说了河湟的吐蕃和羌族打起来了吧?  

河湟吐蕃不敌羌族,向我大宋求援,武雄军都指挥使顾廷烨和监军王韶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便答应了河湟吐蕃的求援,率兵入河湟帮助河湟吐蕃。  

顾廷烨率千人袭营,大破羌族十余万兵马,自身损失数百人,羌族损失两万余,战果斐然!”  

“陛下,河湟求援,顾都指挥使不上报,私自出兵,乃是大罪!”胡中言说道。  

韩章出列道:“胡尚书此言差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秦州一带能够平稳,是因为河湟吐蕃和羌族相互前置。  

一旦河湟一统,对大宋十分不利,战机稍纵即逝,顾都指挥使来不及禀报,何错之有?”  

“我虽不通军事,但大相公所言,也觉着十分有礼,若是如此,顾都指挥使自然无罪!”  

胡中言说道:“可是捷报昨日都已经抵京,为何关于河湟吐蕃求援的奏报和他私自出兵的奏报至今未曾收到?  

私自出兵可以说是为了不延误战机,可是私自出兵还不上报,可就说不通了!”  

胡中言自然能够看出这件事中有赵兴的影子。  

但是不管是河湟吐蕃求援,还是顾廷烨出兵,这都算是急报,该用八百里加急禀报汴京这边。  

从时间上来说,吐蕃求援和顾廷烨出兵的消息应该先到,捷报后到。  

他就抓住这一点,请求处罚顾廷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