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训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什么?一甲第九?”  

附近看榜和看热闹的人闻言纷纷看向了齐衡和盛长柏两人。  

虽说每次科举最终名次看的是殿试,但是会试的排名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处的。  

但凡会试一甲的,殿试最低也会排在二甲。虽然不是绝对,但也显少有例外。  

也就是说盛长柏只要殿试不犯傻,不写一些敏感的东西,殿试几乎已经确定最低都是二甲了。  

不要小看二甲,一甲才多少人?  

每次不过十几二十多个罢了。  

而且这只是最低,若是高了可就不好说了。  

弄不好还能中个状元都有可能。  

人群中那些等着捉婿的富商闻言很是激动,然而看到两人的穿着,再想想盛长柏的名次,就面露悻悻之色。  

这样的人,根本看不上他们这些富商。  

盛长柏并不知道别人的想法,在齐衡看到他名字的时候,他自己其实也看到了。  

绕是他少年老成,看到自己考中了,且名次很高,也有些愣神。  

齐衡的惊呼让他回过神来,几乎在回神的瞬间,他就恢复了冷静。说道:“元若,找找你的名字吧。”  

说话的时候他面色平淡,只有嘴角微微上扬,表现了心里的高兴。  

“哦,好!”  

齐衡看到盛长柏毫无波澜的样子微微一怔。  

他扪心自问,若是自己中了一甲第九,会何等欢喜?  

这么一想,他觉得自己有些太不沉稳了。  

“元若,你也中了!”盛长柏微笑道。  

“哪里?”  

“那里,二甲二十六名。”  

齐衡刚平复的心情,再次激动了起来。顺着盛长柏所指,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兴奋道:“则诚,我真的中了!”  

“嗯!”盛长柏也为齐衡感到高兴,等他冷静了一些,说道:“走吧,咱们回家报喜去。”  

齐衡点了点头,两人挤开人群,便分开了,各自奔着各家马车而去。  

齐国公和平宁郡主没有下车,马车外的下人远远的看到齐衡过来,就激动的禀报道:“主君,大娘子,公子回来了,满脸喜色应该是中了。”  

齐国公和平宁郡主闻言连忙下了马车。看着走过来的儿子,两人神情激动的上前迎了两步,说道:“衡和可考中了?”  

齐衡躬身一礼,说道:“孩儿不负爹娘所望,考中二甲二十六名!”  

“好!好!好!”  

平宁郡主连喊了三声好,声音都带着颤抖。  

她心高气傲,对待唯一的儿子也要求极严,如今总算没有让她失望。  

“先回去,咱们回去好好庆祝庆祝。”齐国公见四周好些人正在看着他们,压下激动的心情说道。  

“对对对,一定要好好庆祝。之前我说把樊楼包下来庆祝,衡儿非不让。”平宁郡主说道。  

在齐衡参加会试前,她就想把樊楼在放榜之日包下来一天,摆流水席大肆庆祝一番。  

樊楼作为汴京最有名的酒楼,包下一天贵是贵了,但是他们家根本不缺钱。  

不过却被齐衡给严词拒绝了。  

要是以前的齐衡,自然不会拒绝,毕竟他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虽然他不会去瞧不起普通百姓,但是对于包下樊楼庆祝这种事也不会觉得不妥。  

不过这些年受赵兴影响,齐衡成熟了不少,觉得这么做不仅过于奢靡,也太高调了,在平宁郡主提出要包樊楼庆祝的时候,被他给拒绝了。  

平宁郡主在这些小事上倒没有拒绝儿子。  

另一边,盛长柏也告诉了如兰明兰自己中了一甲第九。  

两人都为盛长柏感到高兴。  

三人乘车回到了盛家,盛纮和王大娘子已经等在门外了。  

就连华兰今日都特意回了娘家,等待消息。  

得知儿子考中一甲第九,王大娘子抱着盛长柏喜极而泣。  

好一阵,才在华兰和盛纮的劝说下控制住了情绪。  

命人放爆竹,撒钱施粥,还要摆流水席。  

吩咐下去后,一家人拥着盛长柏前去寿安堂报喜去了。  

盛老太太得知后,也是高兴不已。  

都说富不过三代,却也有另一个说法叫三代出贵族。  

所谓的世代簪缨,可不但代代有人做官,而是代代有人能够通过科举入仕。  

大宋有荫封制度,到了五品就能荫封子嗣了。  

但是这种荫封多是闲职,即便担任实职,前途也很有限。  

只有代代有人科举入仕,加上长辈的帮衬扶持,才能称的上世代簪缨。  

如今盛长柏考中了,盛家三代有人做官,也就盛老太爷死的早,中间出现一段时间的断层,加上盛纮没有得到父辈帮衬,比起那些几代都有做官的人家差上一些。  

盛老太太很快冷静了下来,听着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疑惑道:“外面为何如此热闹?”  

“母亲,是儿媳吩咐人施粥撒钱,好好庆祝庆祝。”王大娘子笑道。  

“胡闹!”盛老太太脸色一沉道:“如今不过会试罢了,半个月后就是殿试了,此时不静心读书,为殿试做准备,庆祝什么庆祝?”  

说完还瞪了盛纮一眼,说道:“你也是参加科举的人了,伱娘子不懂,你还能不懂?”  

“儿子因为高兴,有些昏了头了。”  

盛纮脸色一变,喝道:“快去,让人都停了。”  

“祖母,爹娘!”盛长柏躬身道:“我先回去看书了。”  

“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