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金明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永昌伯爵府吴大娘子正在思考这次的马球会有没有什么疏漏。  

举办马球会看似为她积攒了大量的人脉,但是举办马球会并没有那么简单。  

汴京豪门之间并不是一团和气,若是碰面了,少不了唇枪舌剑,这些都需要她去协调。  

而且汴京时常会冒出来一些新贵,这些都不能有所遗漏。  

不然别说积赞人脉了,还会得罪很多人。  

因此每次马球会,吴大娘子都是提前数月就开始合计,过程中也在不断调整。  

即便快开始了,她也不断的在查漏补缺,生怕出现任何疏漏。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了正在沉思的吴大娘子。  

吴大娘子皱眉道:“出什么事了?”  

“大娘子,东宫的刘内侍来了。”向妈妈说道。  

吴大娘子闻言,忽的一下站了起来,很快冷静了下来,问道:“老爷可曾去迎?”  

“主君已经把人迎去了前厅,不过刘内侍说这次登门是有事找大娘子,主君派人请大娘子赶紧过去。”向妈妈说道。  

“找我?”吴大娘子一怔,说道:“可说了什么事?”  

“没说,传话的人只说让大娘子赶快过去。”向妈妈说道。  

“你让人去回个话,就说我换身衣服就过去。”吴大娘子说道。  

“是。”向妈妈应道。  

吴大娘子在丫鬟的伺候下换了身衣服,往前厅而去,路上还在思索太子殿下派人登门究竟为了什么。  

等到了前厅,也没有想出头绪来。  

“见过刘内侍。”吴大娘子冲刘三石微微颔首,算是行礼了。  

“伯爵夫人客气了。”刘三石连忙回了一礼。  

“刘内侍请坐。”吴大娘子招呼一声,来到永昌伯身旁坐了下来。  

“夫人,太子殿下想去你举办的马球会看看,特派刘内侍来知会一声。”永昌伯说道。  

“永昌伯言重了,殿下是派我过了询问一下是否方便。”刘三石微笑道。  

“太子殿下能来,臣妇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不方便。”吴大娘子笑道。  

尽管她心里再不情愿,也不敢表露出来。  

对于官员来说,最不情愿的就是请皇帝吃饭。  

其一就是安全问题,万一出点什么差错,可能命都没了。  

就算安全,吃的好坏也是个问题。  

吃差了,皇帝不开心麻烦。吃的太好,皇帝觉得你是个贪官怎么办?  

太子是储君,更是官家唯一的儿子。  

招待他和皇帝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而且赵兴年纪小,心思更难猜。  

万一心血来潮想上场打个马球,或者来回途中遇到危险,永昌伯爵府都有责任。  

而赵兴的身份摆在那,她既不能拒绝,也不好劝阻。  

“不过马球场在城外西郊的金明池旁,殿下出城,官家那边能答应么?”吴大娘子问道。  

“太子殿下已经请示过陛下了,伯爵夫人不用担心。另外为了保证殿下的安全,马球场的防卫需要交给东宫的禁军。”刘三石说道。  

“这是自然,如今距离马球会只有三天了,不知禁军什么时候接手?”吴大娘子问道。  

“明日一早,就有禁军前往马球场接管,伯爵夫人可要提前知会一声,避免发生什么冲突。”刘三石说道。  

“刘内侍放心,一会我会亲自前往马球场交代下去。”吴大娘子说道。  

“那我就先回去复命了。”刘三石起身道。  

永昌伯和吴大娘子挽留了一下,然后把刘三石送出了府。  

看着刘三石乘坐马车远去,吴大娘子转身就要往里走。  

“等等!”  

永昌伯叫住吴大娘子,几步上前,说道:“这次是个好机会,伱到时候多在殿下面前提提大郎。”  

“老爷不是常说我开马球场抛头露面不好么,怎么现在又让我去殿下面前为大郎说好话了?要说还是老爷自己去说吧。”吴大娘子说完,转身便走。  

她性子高傲,不屑做出那等把庶子养废的事来,却也不会帮庶子谋划。  

“你…”  

永昌伯脸色难看的指着吴大娘子的背影,却无可奈何。  

永昌伯爵府能成为汴京众多伯爵府中数一数二的存在,甚至比起一些已经落魄的侯府都要强不少,多亏了吴大娘子。  

而且吴大娘子娘家世代簪缨,他也没底气休妻。  

刘三石回到东宫,把事情经过禀报给了赵兴。  

赵兴听完,说道:“让曹勉和方中荣一同带兵前去接管金明池别苑和马球场的防务。”  

金明池最早是为了操练水军而凿,太宗皇帝继位后又将其扩大了许多,成为了一个方圆十余里的人工湖泊,并在周围和水上修建了许多建筑,每年都会携带文武百官前来观看水军操练。  

随着各路诸侯被灭,水军的用处没有那么大了,金明池就成为了皇家别苑。  

吴大娘子的马球场就在金明池不远,赵兴前去观看马球,中午便会去金明池别苑午休。  

“是!”刘三石应了一声,前去传令了。  

太子殿下会出席马球会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汴京豪门。  

许多接了帖子,原本并不打算去的人家,都改变了主意,准备前去。  

不管是自家哥儿被太子看重,还是姐儿被太子看中,对他们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  

一时间许多人家都让家里的秀娘连夜为子女做身新衣裳,准备在马球会当天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