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忠与不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虽说贵妃进宫有时候会带着子女,但是英国公夫人一直以女儿尚小为由,并没有她进宫。  

初一那日进宫拜年,倒是带了,可惜赵兴跟在父皇身边,并没有见到。  

说起来这还是两人第一次见面。  

张桂芬比赵兴还大一岁多,若是按虚岁算,今年已经十岁了。  

但若是算周岁,还得几个月才满八岁。  

身穿一件浅蓝色对襟襦袄,梳着朝天髻。  

虽然面容稚嫩,却没有同龄人该有的灵动。  

赵兴也不好多看,微微点头,看向曹皇后笑道:“母后说刚刚正在说儿臣,不知道说儿臣什么呢。”  

“呵呵,说你小时候的事呢。”曹皇后笑道。  

赵兴有些无语,看来在古代长辈喜欢说一些孩子小时候的糗事,好在他小时候没什么糗事。  

“福儿坐下说,张家姑娘你也坐。”  

曹皇后喊人在边上加了两个软凳。  

“谢母后!”  

“谢皇后娘娘!”  

“陛下那边做什么呢,让你感到无趣跑这来了?”曹皇后等两人坐了下来问道。  

“父皇让诸公作诗赋词助兴,儿臣学识尚浅,听不太懂,觉着有些无趣。”赵兴说道。  

左侧的朱贵妃闻言嗔怪道:“你知道学识尚浅,更应该留在那边,虚心学习才是。”  

右侧的荣妃没有说话,眼睛深处带着一丝不甘和羡慕。  

之前她最受官家宠爱,平日里官家去她那边的次数最多。  

整个后宫除了曹皇后,就数她最尊贵。  

官家无子,荣妃也想过自己能怀上孩子,生下皇子。  

虽说官家不可能因此废掉曹皇后,立她做皇后。  

但是曹皇后比她大了十几岁,肯定熬不过她。  

将来曹皇后去世,她就是大宋最尊贵的女人。  

可惜官家经常浇灌,她也没能怀上孩子,反倒是朱贵妃,一年都得不到几次宠幸,却怀上了孩子,生下了皇子,母凭子贵,现在地位都超过了她。  

不仅官家现在去她那里的次数越来越少,就连安排座位,也是朱贵妃左,她在右。  

但是她心里即便万分不甘,又能如何?  

在场的人可没人去留意荣妃的神色。  

曹皇后闻言笑道:“福儿三岁就开始读书,寒暑不断,从未叫苦,海学士都曾在官家面前多次夸赞过他,你也不要对他太过苛责了。”  

“大娘娘说的是。”朱贵妃闻言也不反驳,微笑着点了点头。  

赏灯一直进行到深夜才结束,赵兴一直留在这边陪曹皇后和母亲说着话。  

张桂芬只有在问到她的时候才会说两句,其余时候都是一言不发。  

赵兴一直在留意这个未来的媳妇,只见她眉宇间带着一丝英气,整个人十分安静。  

散场后,赵兴随曹皇后回了仁明宫,路上曹皇后笑道:“刚刚我见你一直偷偷打量那张家姑娘,对于这個未来的太子妃可还满意?”  

“母后,人是父皇选的,自然是极好的。”  

赵兴闻言老脸一红,没想到自己那么小心,还是被曹皇后给发现了。  

“福儿,勋贵人家的姑娘,性子稍微刚烈些,不像那些书香门第的千金小姐一样娇柔讨喜。但你马上要册封太子了,将来是天下万民的官家,也是天下臣民的表率。即便不喜,也不能因此冷落了她。”曹皇后叮嘱道。  

勋贵人家,虽然好些都已经不在军中效力了,但是祖上都是武将,其对子女的教导和文官家庭还是有些差异的。  

更何况像英国公家这样的将门。  

曹家也是将门,当初她和官家成亲后,夫妻关系也不是很好。  

男人嘛,谁不喜欢温柔贤淑的。  

但是勋贵人家出身的姑娘,贤淑肯定没问题,温柔和那些文臣人家的姑娘比起来就要差点意思了。  

因为自身的出身,曹皇后对张桂芬很有好感,因此才叮嘱了几句。  

“母后放心,儿臣明白的。”赵兴点了点头。  

古代的规矩虽然封建,但是很多规矩都有存在的道理。  

不说他前世看剧的时候本身就喜欢张桂芬,就算他不喜欢,也不会干出宠妾灭妻的事来。  

曹皇后欣慰的点了点头,说道:“时间不早了,你快些回去歇着吧,明天就要继续去上课了。”  

“母后您也早些休息,儿臣告退。”赵兴行礼道。  

次日,赵兴又开始了跟着顾偃开学武的日子了。  

顾廷烨因为要领盛长柏入宫,并没有跟着顾偃开一起过来。  

练完武,赵兴回仁明宫用了早饭,乘坐步辇来到了资善堂。  

赵兴到的时候,他的那些伴读都已经到了。  

他也看到了顾廷烨身边那个陌生的面孔。  

不用想,此人就是盛长柏了。  

盛长柏才刚刚十岁出头,目光却十分平静,给人一种少年老成的感觉。  

要不是长相稚嫩,乍一看还以为是个成年人。  

“拜见殿下!”  

学堂内正在闲聊的众人见赵兴进来,连忙起身行礼。  

“免礼。”赵兴摆了摆手,来到最前面的位置坐了下来。  

顾廷烨带着盛长柏走了过来,行礼道:“殿下,这位就是盛长柏了。”  

“草民盛长柏拜见殿下。”盛长柏行礼道。  

赵兴摆了摆手,微笑道:“仲怀向我推荐了你,说你才华过人,我就求了父皇,召你入宫给我做伴读。来汴京可还习惯?”  

“多谢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