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蒙学(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而官家那边也开始为赵兴补充陪读团,陆陆续续学堂这边又来了十几人。  

短短三个月时间,学堂算上他本人,已经有十八个学生了。  

这些人都是汴京勋爵子弟,和文官中位高权重或声望很高的官员子嗣。  

年龄从五岁到十二岁不等。  

但是除了顾廷烨和齐衡外,赵兴也就和其中少数几个关系比较近,其余的都懒得搭理。  

从平常的表现来看,那些人要么才能平平,要么就是草包。  

而且还刻意巴结他,赵兴对于这种人自然没有好感。  

随着这些人的到来,赵兴的神童之名,也传出了宫,从汴京往天下传播。  

都说赵兴有过目不忘之能,任何字一学就会。  

赵兴听到这些传闻,微微一笑。  

没办法,他本来就识字,虽然宋朝是繁体字,但是大多数繁体字和简体字差距并不大,一看就能认出来。  

即便认不出来,海文优一教,赵兴也记下来了。  

过目不忘有些夸张了,不过一些东西赵兴看个三两遍几乎都能记住。  

或许因为孩童记忆力本就好,也有可能是因为他是重生的原因,他的记忆力才变的这么好。  

不过他是皇子又不用考科举,对此并没有觉得多高兴。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赵兴进学已经一年了。  

这一年,赵兴已经学完了这个时代的那些启蒙书籍,认识并学会书写了大多数的常见字。  

完成了蒙学,便开始正式学习论语。  

四书五经是古代教育中,儒家重要的九部经典典籍,若是要参加科举,四书五经是必学的。  

而之前一直未出现的韩章,也开始为赵兴授课了。  

韩章是大相公,自然没时间天天来给赵兴授课,每隔一天才会来讲一堂课。  

讲的则是史书。  

李世民曾说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对于赵兴来说,史书是必学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