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归来(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如来道,“你我倒是不用去,斜月三星洞那边此时也没有太大动静,如果你我去了,菩提也会去,这样也就没有转圜余地了。  

既然咱们此时识破了他的伎俩,就可用大势压过去,到时候如果菩提忍不住先出手,你我才有出手的理由…”  

燃灯点点头,觉得有道理。  

总之就是不管怎么说,他们佛门要先占住理。  

先跟你说佛门大兴乃是天意大势,不遵从大势,就是违抗天命。  

而后用佛门众多弟子门人压过去,如果对方先动手,那就别怪他们也亲自出手。  

如来道,“先让人去打探情况,不行的话,我会让观音菩萨去看看…”  

观音乃是四大菩萨之首,虽不称佛,但地位实力却比大多数佛都要高。  

甚至可以算是如来等顶尖佛陀之下最厉害之人。  

有她去照拂看着,如来等人也放心。  

燃灯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观音实力强,但明面上又不是佛陀,确实是最佳人选。  

两人定下了注意,就开始安排随后事宜。  

话说悟空从天庭上下界后,来到事先定好的地点,与众妖魔汇合。  

他吩咐了牛魔王等结拜妖王一些事宜,然后开始集合众妖魔,准备出发。  

一个时辰之后,  

山谷之中的众妖族被召集起来,朝着东边出发。  

他们的目的地,乃是万妖盟新的大本营,花果山山脉。  

花果山山脉,原本是有着众多猴子猴孙,和七十二洞妖王手下的妖兵,加起来恐怕有十万之众。  

但此时整座万里花果山山脉,却只见零零散散一些小妖,不说水帘洞,就连其他七十二洞,也早已没有了妖王。  

盖因那水帘洞中的石猴失踪后,惹来了许多人的寻找。  

而这些来寻找石猴踪迹的人虽然各式各样,明眼人却都看得出来,其修行的乃是佛门功法,甚至有些直接就是佛门信徒。  

这些变化成各种模样的佛门金刚、护法、罗汉,开始只不过是询问众石猴下落,倒也不会打扰众妖的生活。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十多年都没能找到石猴下落后,完不成佛祖交待的任务,就连这些修身养性的佛门弟子,都按耐不住心中焦躁,开始对山中妖魔进行严刑拷打,想要追问出石猴下落。  

当然,这在他们看来是在降妖除魔,并无什么不妥。  

花果山众妖愤愤不平,也不是没想过奋起反抗,但实力相差太大,人家那边光是金仙罗汉就有好几个,而他们这边最多就只有天仙修为的妖王。  

至于孙大王走之前让他们操练的阵仗,对上金仙完全就不够看。  

在吃了几次大亏后,众妖心中悲愤,虽是舍不得这片大好基业,但还是陆陆续续的散去,去其他地方躲藏生活,只盼着孙大王早日归来,为他们报仇雪恨。  

悟空当然也知道这些,但时机不成熟,他也没有办法为众妖出头。  

花果山众妖散去了东胜神洲其他地方,还是他悄悄找到马流二元帅、崩巴二将军,让他们带领众妖撤离的。  

而原本只是来寻找或监视花果山周遭动静的佛门众弟子,干脆就在周遭住了下来,甚至还建了庙宇,在其中传教修炼。  

要不是他们被告知不得去占用花果山水帘洞等地方,可能那些洞天福地,早就已经成为佛门圣地。  

而距离花果山只不远的小国‘傲来国’,原本并无什么特定信仰,此时却都信了佛教,大肆兴建庙宇,将佛教立为国教,推行人人信佛的政策。  

短短十来年,傲来国就变成了僧侣遍地的佛国。  

要不是佛祖吩咐过这些前来寻找石猴踪迹的弟子,不要太过明目张胆的传教,可能此时东胜神洲东边区域,就都被佛门占领了。  

佛门是想要让佛法传遍四大部洲,但此时却还不是时候。  

此时他们连西牛贺洲的基本盘都还没有完全占据,其他三大部州就更别说了。  

玄门众多大佬虽然因为道祖的意思,将佛门大兴视作天意,不想逆天而为,但却不代表时间未到之时会放任他们乱来。  

这也是为什么弥勒想要在北俱芦洲传教,也只能差遣蛟魔王等手下悄悄进行,而不敢明目张胆行事的原因。  

而如来等人也只有等西游之时,才敢明目张胆的清理西牛贺洲上的玄门势力。  

所以此时虽然众佛门弟子占据了傲来国周边,却也不敢太过高调,不然引起玄门不满,那可就不妙了。  

在他们想来,石猴的踪迹暂时找不到,但在东胜神洲打下信仰基础,也是功劳一件,到时候就不会被佛祖责怪办事不力了。  

而原本的花果山众妖,则在马流二元帅、崩巴二将军等头领的带领下,分散在东胜神洲各处,等待着他们的大王回归。  

这一日,东胜神洲一座无名山中,万人左右的一群小妖,正在一名妖将的带领下操练阵仗。  

这妖将身穿黑铁甲胄,一张马脸,却是一只马猴成精。  

而他手下小妖,都是各种猴类成精。  

他正督促手下小妖操练阵仗,就觉天上有异,只觉远处一团巨大黑云滚滚而来,不知是何来路。  

待到那团黑云飞近后,他定眼一看,全身开始颤抖。  

身边小妖发现异常,纷纷询问怎么了。  

那妖将颤声道,“是大王,是大王回来了,大王回来了!!”  

众小妖听到呼喊,纷纷抬头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