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聊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茶肆之中,云千俞继续说着故事。  

故事先是说着明末乱象,各种妖魔鬼怪,在稍微偏远一些的地方就会出来残害人命。  

甚至有朝廷奸人勾结妖魔,残害忠良,把持朝政。  

世俗之间也逐渐混乱,道德沦丧、人心向恶、邪念重生,动辄残害人命。  

而众神不知为何,也不干涉。  

甚至一些原本职责就是镇压妖鬼邪魔的神仙,自身行事也是颠三倒四、宛若妖邪。  

众人听着,吩咐感叹。  

“这叫大明的地界,真是乱的可怕,难道就没有正道修士出来斩妖除魔,主持公道?”  

“你没听云先生说么?那地方连原本镇压邪魔的神仙都已经宛若妖邪…”  

他们这个世界,虽然强调弱肉强食,不过道德底线还是有的。  

修士门派和势力,也大多是以正道自居,维持天下太平。  

因为上层界虽然没了天庭,却还是有众多仙门在维持着基本的秩序。  

还有这个世界的妖族,其实大多数也并不是见人就吃,也有自己的宗门势力,大多数和人族修士一样,追求的是得道成仙。  

而也只有魔界魔族等邪恶种族才会人人喊打。  

概因魔族这个种族,就是秉承邪欲魔海中的各种邪恶欲念而生,天生混乱邪恶,基本无法和其他种族和平共处。  

一些修炼魔功的其他种族,入魔飞升后,很大概率是进入邪欲魔海,成为魔王魔君,而不会去往上层仙界。  

所以这个世界,普通人的生活环境其实还算富足太平。  

当然,这种太平也是相对的,在这种伟力归于个人,仙神妖魔存在世界,一切还是以实力说了算。  

听到云千俞描述的,混乱不堪的大明后,一群听众都是感叹。  

云千俞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在他的印象里,聊斋世界就是这么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不止是狐鬼妖魔霍乱人间,朝廷腐败不堪,就是讲到一些仙神的时候,也是任性妄为,把一个即将破碎的明末,通过志怪小说表现的淋漓尽致。  

不过其中也有许多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的妖鬼,和刚直不阿书生侠士。  

所以说这部集合了四百多篇短片的志怪小说,即使讽刺了现实和人性,同时也有着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云千俞差不多介绍完了自己印象中的聊斋世界背景,就进入了正题,倩女幽魂的故事。  

“话说有一名为宁采臣的书生,乃是浙江人士…”  

故事正说着,就又有几个顾客进入了茶肆。  

云千俞看了一眼,发现了两个熟人。  

却是萧若怡和孙瑶瑶带着红月走了进来。  

他对两人微笑点头,示意先坐一会。  

他这个茶肆也没有小二,在讲故事的时候,当然也就没有人来招呼新的客人。  

如果是那些经常来的老头,比如赵员外,见他没有空闲,就会自己去弄一壶茶自己招待自己。  

云千俞见有新客人,就停下了讲述,准备去倒茶。  

萧若怡和孙瑶瑶见状连忙道,  

“先生不用招待我们,我和瑶瑶自己倒茶喝,你继续讲吧…”  

云千俞见状,微笑着点点头,“那我就继续讲了。”  

两人连忙跑过去自己沏茶,顺便还给单独坐在角落里的紫裙女子添了茶水。  

女子怯生生的道了谢。  

两人眼神古怪的看了女子一眼,不过也没说什么。  

红月看着正在讲故事的那位,心道,  

“这位,果然是如同普通人一般,一点端倪都看不出来。”  

云千俞继续讲述倩女幽魂的故事。  

故事是以电影为蓝本,内容就要比聊斋志异里的丰富了好些。  

原本他还想添加一些香艳情节。  

可看到茶肆中多了三个看上去未满十八岁的女孩,当然也就不好增添这些内容了。  

几个老头还眼巴巴的等着听香艳情节,看来是注定要失望了。  

故事讲到,去金华城收账的书生宁采臣,在郊外遇到名为夏侯的剑客杀了一群山匪,吓得屁滚尿流。  

一路跌跌撞撞来到金华城,却发现城中强人横行,竟是当街乱抓人想拿去领赏。  

宁采臣走到金华时,几乎已身无分文,就向当地人打听什么地方能够不花钱借宿。  

当地人告诉他不想花钱就去兰若寺。  

他打听了兰若寺地址后,就前去借宿。  

当地人明知那兰若寺妖鬼横行,却也不告诉他,还故意让他前去,足见世情冷漠。  

毫不知情的宁采臣来到兰若寺后,却见到两位剑客决斗。  

这两位剑客,一位是他先前见过的夏侯,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燕赤霞了。  

这两位剑客,之所以争斗,乃是为了争夺天下第一剑客名号,足见其武艺高强。  

不过,在这神鬼混乱,妖魔横行的时代,光有武艺,却也无法真正的安身立命。  

果然,那剑客夏侯,决斗结束后,晚间就被一女鬼迷惑,瞬间就被吸成了干尸。  

一众凡人茶客听的不胜唏嘘。  

对于他们这种不能修行的凡人来说,面对妖魔鬼怪,确实连反抗之力都没有。  

到是几个修士,听的有点莫名其妙。  

这故事,在凡人听来可能会觉得世道艰难,感同身受。  

但在修士看来,也就是某个地方被妖魔霍乱而已。  

尤其是红月这种经历过不止多少变故的上古修士,就更是不觉得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