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保存实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旅长被城外传来的连续不断的爆炸声惊动,急匆匆从鼓楼冲出来。  

“什么情况?哪来的爆炸声?”旅长喝道,“唵?这是哪来的爆炸?”  

过了一会儿,敌工部的一个干事就跑来向他报告:“旅长,好像是358团设在社稷坛的炮兵阵地遭到鬼子轰炸机的轰炸!”  

“358团的炮兵阵地?”旅长愕然道,“社稷坛?”  

“358团怎么把炮兵阵地设在社稷坛?为什么不设在城区?”  

从这几天的交火判断,鬼子航空兵对于太原市区以及周边的居民区还是十分顾忌的,并未轻易实施轰炸。  

显然鬼子也知道太原迟早都能夺回。  

所以并不希望将太原打成一片废墟。  

所以358团将炮兵阵地设在社稷坛,让旅长有些费解。  

从这爆炸的烈度来看,358团的直属山炮连估计是完了。  

果然,过了没一会儿,358团的联络官就过来了,向旅长通报了358团直属山炮连遭到鬼子航空兵的轰炸的情况。  

358团山炮连的6门晋造75山炮均不同程度损毁。  

接下来的太原保卫战,这个山炮连已经没有法再参加。  

这时,在北郊社稷坛。  

看着眼前狼藉遍地的山炮兵阵地,楚云飞一脸的阴霾。  

警卫连长林志强担心楚云飞安全,劝道:“团座,鬼子轰炸机随时可能去而复返,这里太危险了,我们还是回吧?”  

说完,林志强就护在楚云飞跟前。  

“你起开。”楚云飞却一把将林志强拨开。  

接着,楚云飞的目光又落在山炮连的连长刘建勋身上。  

“刘连长!”楚云飞杀气腾腾的道,“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将炮兵阵地设在社稷坛?”  

“团座我…”  

刘建勋欲言又止。  

楚云飞沉声说道:“新城机场离城区不过区区5公里,咱们的75山炮的射程却有足足7公里,你为什么要将炮兵阵地设在无遮无掩的社稷坛?作为一名从中央军校炮兵科毕业的军官生,我不相信你会犯这样的错误!”  

就在这时,方立功说道:“团座,你不要责怪刘连长了。”  

“是我下的命令,让刘连长将山炮兵阵地设在了社稷坛。”  

“立功兄,是你?”楚云飞黑着脸问道,“你这又是为何?”  

方立功道:“原因很简单,为了保住我们这个宝贵的山炮连。”  

“你说什么?为了保住山炮连?”楚云飞道,“立功兄,你把我搞糊涂了,将山炮兵阵地设在无遮无掩的社稷坛,任由鬼子轰炸机轰炸,你居然说是为了保住山炮连?究竟是我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你脑子坏了?”  

“团座,你的理解能力没问题,卑职的脑子也没有坏。”方立功淡然说道,“只是,团座你太过正直,不懂得或者说不屑于保存实力而已。”  

说到这,方立功一指阵地说道:“团座你且看,山炮连的这6门山炮虽然被炸坏,但损毁情况并不严重,运回到驻地之后很快就能够修复。”  

“但是,这6门山炮如果留在太原,只怕就永远不属于咱们358团了。”  

“八路军要犯傻,要为了几条枪些许物资在太原跟日军死磕,咱们358团可不能跟着他们一起犯傻,咱们还是得事先留好退路。”  

听到这,楚云飞便再说不出话来。  

因为方立功也是为了358团着想。  

这是他身为参谋长的职责。  

不能说他就错了。  

但是楚云飞打心底反感这种做法。  

晋绥军、中央军之所以会在华北战场上兵败如山倒,坏就坏在这种“保存实力”的固有山头思维上。  

中央军希望多消耗晋绥军。  

晋绥军希望多消耗八路军。  

八路军只肯按照自己的战术抗日。  

谁都希望自己的部队少受些损失。  

谁都希望别家部队能跟日军拼个两败俱伤。  

这种思维之下,最终得利的只能是日本人!  

方立功又说道:“团座,卑职还有一个建议。”  

“在日军兵临城下之前,我们358团最好将兵力从城内撤到城外。”  

“这样一旦有什么不测,我们358团也能及时转移,不至于被日军困死在城内,落个全军覆灭的非惨结果。”  

“不行!”楚云飞这次断然拒绝,“绝对不行!”  

“团长…”方立功还想要再劝,却被楚云飞打断。  

“立功兄,你不要说了。”楚云飞断然说道,“我早就跟你说过的,只要是抗日,不管是八路军九路军,我楚云飞无论如何也要帮个场子。”  

“八路军敢死守太原,我楚云飞就一定奉陪!”  

“我不能让人在背后指着我楚云飞脊梁骨说,晋绥军都是一帮没有卵子的怂包!”  

方立功闻言叹息一声,不再多劝,因为他知道再劝也是白搭,楚云飞决定的事,就连阎长官也很难让他改弦易辙。  

楚云飞道:“不过,山炮连既然已经损毁了,那还是交给八路军的运输队运回,孙连长你们也回去吧,接下来的太原保卫战不用参加了。”  

“是!”刘建勋一挺胸,抬手敬礼。  

鼓楼,386旅旅部。  

“喂,喂喂喂喂…”  

“喂,新一团吗?新一团能听到吗?”  

“喂,新二团吗?新二团听到请回复?”  

“喂,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