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二章 扶摇号入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眼帘中。  

摸过鼠标双击了一下第一张图片,这是一张在数十万公里,扶摇号航天飞机还没抵达火星轨道时拍摄的照片。  

黄色和黄褐色的岩石及土壤,以及火星南北两极的白色冰冠构成了这张完整火星图。  

它看上去似乎和绝大部分普通人印象中的火星,或者是在网络上看到的火星图片并不相同。  

在大部分普通人的印象中,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长期受紫外线照射后变成了红色,它看上去应该是一颗红色、寒冷的星球。  

而网络上绝大部分和火星相关的图片,包括哈勃望远镜和其他天文望远镜拍摄到的照片,也基本都带着一些类似的色彩。  

但扶摇号航天飞机所拍摄的照片,却是有些不同的。  

在这张图片中,火星表面也并没有那么的红色,更多的是呈现出黄色和黄褐色。火星表面土壤中的氧化铁似乎并没有呈现出泛红。  

当然,这并不代表以往拍摄的照片就有问题,也不代表扶摇号拍摄的照片是错的,更不意味着火星表面的情况变了。  

这只是通过不同的拍摄技术进行成像导致的区别而已。  

一张张的图片在徐川眼中划过,由远到近,扶摇号航天飞机在接近火星的过程中,拍摄的照片数量其实并不算很多。  

这主要是受拍摄技术的影响。  

它和常规的拍摄方式完全不同,普通人拍照通常情况下拿着手机和照相机对着风景就是一顿咔咔咔,只要你手速快或者设定了自动拍照,一分钟给你整出几百张照片都是轻而易举的。  

但在遥远的太空中,拍摄一张星球的高清图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  

比如哈勃望远镜,拍摄星球高清图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光学系统收集并聚焦光线,然后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记录下来。  

它采用了里奇克雷蒂安卡塞格伦光学布局,入射光首先从主镜反射到副镜,副镜再次将光线反射通过主镜上的一个小孔,到达一组科学仪器共享的焦平面,从而生成图像。  

而在扶摇号航天飞机上,搭载了太空望远镜先进巡天照相机、广域照相机、成像光谱仪等拍摄装备。  

这些设备都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工作,通过共同努力来收集火星的光学数据,再转变成电信号形成图片。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曝光控制’。  

星空中的恒星尽管足够的多,但对于相机来说,星空依旧太过于暗淡。  

几乎所有的天文望远镜都需要长时间的曝光来收集足够的光子,曝光时间越长,得到的光子越多,照片也就越清晰完美。  

这也是限制超高清火星图片拍摄数量的重要原因。  

不过随着与火星的距离拉近,当常规光学超高清相机阵列进入工作区间后,拍摄的照片数量便会急剧的增加。  

在这些照片中,徐川最感兴趣的是火星两级的图片。  

和地球一样,火星的自转轨道同样是具有自转倾角,且与地球接近。  

地球的是自转倾角约为23.5度,而火星的则约是25.19度。  

但由于火星没有像月球那样的巨大卫星来维持自转轴的稳定,因此自转倾角会发生变化,会从13度到40度之间变化,周期以千万年为单位。  

让徐川感兴趣的,是火星南北两极的冰盖面积大小!  

在其中的一张火星全景图上,他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火星南极的倾斜角背光面上,有着大面积的白色。  

那是类似于地球南北极的冰盖,但和地球的水冰盖不同的是,火星南北极的冰盖,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甲烷。  

它的数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人类未来移民火星的方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