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通向大统一理论圣杯的基石(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过去。  

杨老先生好奇的看了他一眼,伸手接过了论文,翻开,论文的标题入目,他就僵住了。  

看着论文的标题,他僵愣住了,呼吸也不由自主的沉重了几分。  

捏着论文的手微微有些颤抖,他抬起头看向邱成桐,深吸了口气后缓缓问道:“这篇论文.是谁写的?”  

他很清楚,如果是一般的学者,亦或者是arxiv上的那些民科们,邱成桐必然不可能带着论文过来找他。  

既然他带过来了,那么这篇论文的发布者在学术界必然是有名的。  

邱成桐神秘的笑了笑,开口道:“你先看完论文,然后再猜一下。”  

听到这话,杨老先生也没再追问,深吸了口气后,低下头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手中的论文上。  

对于他这样的百岁老人来说,要在人生的晚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去钻研一篇学术论文,难度无疑是相当的大的。  

但对于他来说,手中的这篇论文重要程度完全不需要讨论。  

杨米尔斯方程就是他和他的学生米尔斯一起提出来的,而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间隙猜想,就是基于杨米尔斯方程上的。  

1954年初,他和和学生罗伯特·米尔斯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  

在此基础上,物理学界实现了强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概念性’大一统,即找到一套完整的理论,将强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统一在一套理论中。  

几十年的时间发展,可以肯定的是,杨·米尔斯理论中杨·尔斯方程已经获得巨大成功,在如今的数学界和物理学界赫赫有名。  

但这一套理论并不是没有缺陷的。  

尤其是其相应的数学理论并没有建立起来。  

在杨·米尔斯理论中,他们的既描述重粒子、又在数学上严格的方程没有已知的解。  

特别是,被大多数物理学家所确认、并且在他们的对于“夸克”的不可见性的解释中应用的“质量缺口”假设,从来没有得到一个数学上令人满意的证实。  

而对于物理学界来说,追求强弱电三力统一,追求的远不是概念性的理论统一,而是数学上真正的统一。  

所以在杨·尔斯方程找不到最终的解,甚至无法确定解是否存在的前提下,这一份伟大的功绩始终留有巨大的遗憾。  

与此同时,这个未能解决的问题,也如同诅咒一样缠绕着他,哪怕是已近百岁,他也无法停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愈发的觉得自己看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但今天,他或许能看到一份答案了。  

揣着激动的心,也揣着一份忐忑不安。  

杨振寜的目光落在了论文上。  

事实上,即便是邱成桐没有说,对于手中的论文是谁写的,他也已经有了一份答案。  

毕竟在当今的学术界,将这么重要的证明过程丢到arxiv那种预印本网站上,有这种习惯的,最顶尖出名的,也就那么两个人而已。  

一个是沙俄的佩尔雷曼教授,另一个则是是华国的徐川教授。  

而这份论文是谁写的,毋庸置疑。  

然而也正是因此,他离这个问题的答案越近,离终点越近,他便越是害怕,越是小心翼翼。  

生怕在这跨越了漫长的时间长河后,等来的不是希望的光芒而是漫天的乌云;他害怕在人生的最后光阴,依旧带着遗憾而离去。  

尽管以那个人的习惯来说,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窗外的太阳西斜逐渐隐入地平线时,紧紧的握在他手中的论文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  

追求一生的答案,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当看到那行熟悉的公式所求出来的解时,他那张满是皱纹斑点的老脸上,已经划过了两道浑浊的泪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