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参宿四氢包层内部的情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情况类似,都是被吞噬掉的,但存在一颗行星的概率比较小,因为它们没有那么强的引力对抗恒星风,最终都会跌入到参宿四的核心里面去。”  

“所以存在一颗行星的概率基本可以排除。”  

刘轩大致解释了一下所谓的双星系统,虽然双星系统在宇宙中很常见,但他并不怎么看好这一假设。  

因为距离以及恒星的形成原因。  

单星系统的形成比较简单,就是宇宙中的物质尘埃和一些气体经过时间积累,形成了一个聚集点,最终在重力作用下聚集成恒星。  

而双恒星,则是宇宙某个地方的尘埃和物质较多,并且分布广泛,那就有可能形成两个聚集点,也就是两个吸积盘,最终在漫长的时间下形成了两颗恒星。  

如果两颗恒星的质量和恒星之间的距离足够,那么就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双星系统,银河系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星系都是双恒星的。  

但是参宿四并不具备这个条件。  

因为距离太短了。  

哪怕是它的大小放到太阳系中,边界足够吞噬掉木星,但放到宇宙尺度上来说,如果有两颗恒星挤在这一范围的话,这和挨着没啥区别。  

但在恒星形成的阶段,引力坍缩会清空周边的一切物体。  

像参宿四这样的大质量恒星,在形成后就会吃光周边所有的原料。  

即便是附近依旧有足够的原料形成了一颗小型恒星,也会因为巨大引力的影响逐渐跌落到参宿四里面去,最终消失不见。  

要知道这次计算出来的直径,是一个大到足足有八百九十倍太阳直径的参宿四,而另一个则只有六十七倍太阳直径未知星体,两者相差极大。  

两者的引力差距就像是一头大象和一个普通人拉河一样。  

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普通人被拖着跑。  

除此之外,目前的天文学界,并没有任何的证据能表明参宿四是一个双星系统。  

过去几十年对于参宿四的观察和观测,从未发现它有伴星存在的痕迹。  

所以刘轩并不是很看好存在另一颗恒星在参宿四的氢包层里面围绕着参宿四内核旋转这一说法。  

他觉得可能性最大的,要么是氢包层剧烈活动导致的观测数据异常,亦或者,这位小师弟的计算公式有问题。  

徐川沉思了一下,问道:“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双星系统的话,那它应该是有回归周期的对吧。”  

“就像月亮围绕地球转动每个月都能回归月圆一样。”  

刘轩点了点头,道:“如果这种稳定的物理双星系统真的存在的话,小恒星是肯定有回归周期的。”  

“只不过我们无法确定这颗‘假设’存在的小恒星围绕参宿四转一圈需要多长的时间。”  

“可能是一周?一个月?也有可能是一年?亦或者十几年?”  

徐川:“能计算出一个大致的时间吗?”  

刘轩苦笑了一下,道:“不知道,从没人想过,也没人试过,因为缺少必要的数据。”  

“你知道的,一颗星球的公转速度取决于它公转的恒星引力大小,以及距离.......”  

刘师兄话没有说完,徐川就明白他的意思。  

这是物理学的基础。  

万有引力和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引力越强,与距离成反比,距离越远,引力越小。  

比如地球受到太阳引力,在向太阳靠近时,由于太阳自身具有自转,从而引起了地球随它的引力公转。  

而在公转的同时,地球与太阳之间产生了离心力。离心力与太阳万有引力产生了抗衡,这种抗衡与距离太阳远近形成正比。  

离太阳越近,引力就越强。  

为了不被恒星的引力直接吸引到恒星里面去,那么行星公转速度就会越快,从而形成更大的离心力对抗太阳引力。  

最终能稳定下来的星系,星球之间的离心力和万有引力都处于平衡牵制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地球不会被吸到太阳里面去的原因。  

按照这种定理来进行逆推,在确定了距离和质量等一些条件后,是可以推算出行星的公转速度的。  

但现在问题就在这,假如参宿四的氢包层里面真的有一颗小恒星,那么它距离参宿四的内核有多远,质量有多大,没有人能知道。  

因为人们观测到参宿四的时候,它就已经是晚年了,早已经吞噬掉了这颗‘可能’存在的恒星。  

所以根本就没法计算这颗伴星的质量与公转速度等办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