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2章 大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八月初九,太子大婚。  

叶氏作为太子妃,自然是要走正门入宫,然后入了东宫。  

这是作为未来国母的尊荣。  

就正经规矩上来说,便是沈初柳作为太子生母,也没有这个资格的。  

当然了,以后等太子登基,她成为太后会多一些权利,可加封的太后与嫡后究竟不同。  

就如同继后比不上元后是一个道理。  

叶氏穿着太子妃的喜服入东宫,行过所有礼节,才能与太子正经拜堂。  

太子一生,也只这一次拜堂,就算日后叶氏不在要再娶一个,也没有这个规矩了。  

这便是少年夫妻。  

齐琰对于这个大婚,也是期待的,娶亲了,就算是成人了。  

他对叶氏也很有信心。  

掀了盖头,叶氏果然样貌极好,今日的妆容虽然夸张,依旧没掩盖她的容颜。  

两个人喝了合卺酒,又行了诸多规矩。  

直到后头,屋里只有伺候的人。  

“太子妃果然貌美。”齐琰笑道。  

“殿下也是一样,样貌极其出众。”叶氏笑道。  

“如此叫来生疏,日后孤王叫你名字可好?”齐琰问。  

叶氏不好意思的笑:“臣妾闺名叶灵珍。”  

“孤王自然记得,灵珍名字极好。钟灵毓秀,自然就该珍之重之。”齐琰笑着拉着她的手。  

也是脸红着:“哪里就这么好了。”  

“自然就是这么好,你我既然做了夫妻,理应互相珍重对待。孤王定然对你好。”齐琰道。  

这是真心话。  

太子妃只要没错,他自然就该好好对待的。  

叶氏便也道:“臣妾日后定然做好这个太子妃,还请殿下千万耐心些。”  

齐琰就笑。  

后面的一切,水到渠成。  

次日一早,众人都在慈安宫候着,也包括皇帝。  

齐琰带着叶氏进了慈安宫,规规矩矩磕头。  

“都起来,好孩子。”太后笑道:“哀家可算是瞧着你们一个个都成人了。”  

“是啊,转眼就这么大了,臣妾记得,琰儿还是个孩子来着。”皇后也感慨起来。  

沈初柳一直带着笑意,没说什么,她也很恍惚。  

在她心里,这孩子也还是个莽撞的小熊孩子来着,一转眼,媳妇就娶回来了。  

齐琰笑着带着叶氏挨个请安行礼。  

赏赐自然收了很多。  

太后又训诫几句,皇后也训诫几句。  

倒是齐怿修只说了一句:“好生过日子。”  

沈初柳莫名觉得,齐怿修也有些伤感吧。  

午膳是要在玉芙宫用的。  

皇帝没来。  

叶氏有些忐忑,主要是对上看不出年纪的婆婆,关键是这婆婆的事迹太多,她很怕自己说错话得罪人。  

沈初柳倒是和煦:“不必紧张,按规矩,你是太子妃,我是贵妃,你更尊贵。”  

叶氏忙起身:“母妃说哪里话,您是长辈呢。”  

“那就更不必紧张,我是琰儿亲娘,自然不会为难你。”  

齐琰一直都不说话,就听着笑着。  

“我没做过太子妃,自然不知太子妃该如何做,不过也有现成的例子摆着。皇后如何,你便如何学。我对你无态多要求,只是你既然是太子妃,少不得要有胸襟。如皇后一般,做的俯仰无愧。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自然明白我的意思。”  

叶氏忙应了是,说多谢母妃教诲。  

心里也果然是明白的。  

景贵妃娘娘这句俯仰无愧说的是最有意思了。  

是啊,皇后纵然是外来的,没有亲生儿子,可皇上素来敬重。  

皇后也能挺直腰杆子做这个皇后。  

便是日后做太后,想必也是一样的。  

这就是她的目标吗?  

可她还是想,若是日后,她也遇见了如景贵妃这样的存在的时候,又能做到如皇后一般淡然吗?  

沈初柳也不是她肚子里的蛔虫,自然不知道这些。  

只是想着,叶氏聪慧,希望她一开始就摆正了心态吧。  

这就是如今的规则,做妻子,做妾室都有自己的规则在。  

或许你能强大到不管那个规则,可如果你不管,不知道要伤害多少人。  

直到第二天,齐琰才来与沈初柳单独说话。  

他搬进东宫后,就不会每天来用午膳了。  

十几年的习惯,一朝改变,沈初柳自然是伤感了好些时候的。  

“娘觉得叶氏怎么样?”齐琰问。  

“娘觉得还好,虽然她年轻,还想法多,不过想来会做好这个太子妃。”  

“娘看她顺眼就好。”齐琰笑了笑。  

他想要是娘不喜欢叶氏,他总会想法子的。  

日后不知道,但是眼下,娘仍然最重要。  

“娘也不知教你什么,只是日后,你要好好顾及后院。人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但是你要知道如何平衡。你皇爷爷的教训还在,不要重蹈覆辙。”  

齐琰严肃点头:“娘放心吧。”  

“嗯,娘放心,我们琰儿说长大就长大。娘都猝不及防的。”沈初柳笑着伸手摸他的脸颊。  

这孩子跟齐怿修越来越像了,准确说,是跟年轻时候的齐怿修越来越像了。  

“去吧,十日婚假,然后你就要正经入朝了,高兴不?”沈初柳问。  

齐琰叹气,高兴是有的,累也是真的。手机端一秒記住笔\趣\阁→\B\iq\u\g\eTv.C\o\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