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0章 平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她经此大劫,差点就命丧黄泉了。  

可她一直都在笑。  

笑的真诚,笑的迷人。  

皇帝叹口气,将她抱住,轻轻拍了拍后背:“好好养身子吧。”  

“我想回去养。”沈初柳道。  

“好,一会叫软轿来送你回去。”重紫殿也确实不便,太远了。  

这里也不如她的殿中好,不方便。  

得知景贤妃醒了,自然有人想来看,不过皇帝不许。  

于是最后,也只有皇后来了。  

沈初柳客客气气的,请安,问好。  

两个人依旧如过去一般寒暄几句,皇后便走了。  

直到送走皇后,软轿来,将她送回了玉芙宫。  

她才慢慢从尺素和元宵嘴里,得知了一切。  

“是她啊。”沈初柳叹气:“终究走了这一步。”  

“她该死,听说她死的凄惨,活该!”尺素红着眼圈骂:“我咒她来生头胎成个猪狗才好呢!”  

“那我还吃不吃猪肉了?”沈初柳道。  

尺素一愣,随即笑起来:“主子!”  

“好了。”沈初柳深吸一口气:“皇上此番,处置的太快了。”  

“是啊,奴婢们还怕…六殿下那时候面色很难看,当夜就不肯睡,死活守着您。第二日的时候,就处置了。夜里太后娘娘就病倒了。李国公跪了一天一夜,皇上只说了一句回去吧。如今李光李寿还在刑部大牢里,说是要流放了。”  

“那庞鑫满门抄斩了。”  

“跟着贞充仪的人呢?”沈初柳问了一个自己知道的问题。  

“都处置了。”尺素叹气:“他们娘俩跟前的人是真倒霉。换了几次了,没有一个能有好下场的。”  

沈初柳点了点头。  

“我都知道了,我睡一睡。”  

她如今身子十分虚弱,就是要多睡觉的。  

吃又不能吃,饿着睡吧。  

睡到了黄昏时候,皇帝又来了。  

处置了手里的折子,他先去了太后那,太后这回也病的厉害。  

不过见了齐怿修还是说李家该死,叫皇帝重罚。  

皇帝只是拉着她的手:“母后病中,不必担心这些了。李国公是朕亲舅舅,既然没有参与,朕不会做什么。李光李寿罪有应得,朕留他们一命就是了。”  

听了这话,李太后总算是放了心。  

再说不管,她也不能眼看着娘家人都没了。  

至于李湘,她之前没试图救她,也不想救她了。  

这样不管不顾的蠢货,死了算了。  

沈初柳睁眼,见皇帝在黄昏的光影下看书。  

勾唇叫:“皇上。”  

“醒了。”齐怿修丢下书过来。  

“好饿啊。”沈初柳叹气:“也好好疼啊。”  

她整个腹腔疼。  

“忍一忍,过了这几日就好了。”齐怿修扶着她起身:“一会喝点汤,给你泡些煮烂的米。”  

“哎。”沈初柳长叹一声,这日子过的。  

“太后娘娘怎么样?臣妾刚知道太后病了。”沈初柳问。  

“没事,不必担心了。”齐怿修道。  

“嗯,我叫琰儿明日去看看。”沈初柳道。  

“嗯。抱你出去?”齐怿修问。  

沈初柳点头,就被抱去了外间榻上。  

吃不能吃,喝也一样不能多喝,小小的杯子,喝半杯水就行了。  

沈初柳整个人蔫搭搭的靠着迎枕,一脸的生无可恋。  

齐怿修勾唇,心想这女人极少有这样的时候。  

就叫人给她拿些糖块吃,这个嘴里就消化了。  

不过也不能多了。  

沈初柳蹙眉看着,心说得了吧,当补充一下血糖了。  

哎,堂堂景贤妃,沦落到零食只有一块糖…  

皇帝是被沈初柳赶走的。  

毕竟沈初柳不能正经吃东西,皇帝却需要好好用膳。  

“皇上改日再来就是了,吃不好睡不好的明日怎么上朝?”沈初柳义正言辞。  

齐怿修笑了笑,知道她是不想看他用膳。  

也没坚持:“那你歇着吧,朕改日再来。”  

沈初柳点头。  

皇帝赶走了,六皇子自然也不在这用膳。  

沈初柳也没什么力气,喝了一小碗不知道粥还是汤的东西,过了一刻钟又喝了药。  

就洗洗睡了。  

她如今需要的睡眠时常长,自己本身也确实没有精神。  

第二天,六皇子去了慈安宫。  

倒是与李太后客客气气的问了好。  

送走了六皇子,李太后靠着软榻发呆。  

“主子,您要不再躺一会?”华嬷嬷担忧道。  

“哀家没事,景贤妃好了就好啊。”李太后道。  

经此一事,李太后就像是老了十岁。  

“她没事,您也不能老病着啊。国公也没事。”华嬷嬷道。  

“嗯。”李太后点点头:“扶着哀家出去坐坐。”  

华嬷嬷应了,叫了两个丫头来扶着李太后起身,出了慈安宫,就在外头的小花园里坐着去了。  

“老九怎么样了?”  

九皇子也病了。  

自己的生母被赐死,他怎么能不吓着?  

“太医说不碍事,就是惊惧伤心。养些时候就好了。”华嬷嬷道。  

“他不该生成个皇子,要是个公主多好。”李太后轻声道。  

“主子,这都是改不了的事,您何苦呢。”华嬷嬷劝。  

九皇子要是个公主,贞充仪就肯罢手了?  

“哀家想,当年不该叫她进宫的。”李太后叹气:“可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