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4章 家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沈初柳笑了笑:“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心机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沈初柳已经不太清楚这话是哪里来的。  

大约又是她那个所谓模糊不清的前世里得来的吧。  

不过不重要了。  

她想,玫修仪是一个错要有无数个错来掩盖,越是掩盖,就越是要错。  

来来回回,只会越来越糟糕。  

“人啊,做坏事的话要很强大。不然就会这样的。”  

玫修仪只怕也不只是害了宜婕妤。  

至少孙更衣的死就不明不白的。  

太后将皇后叫去了慈安宫。  

太后这些时候身子不适,她不用人侍疾,不过皇后还是每天都要过来看看。  

今日其实不叫皇后也会来的。  

“母后今日好些了没?臣妾正要来呢。”皇后道。  

“哀家不碍事。”太后摆手叫她坐下:“玫修仪是怎么回事?这两个月就她闹的鸡犬不宁的。”  

李太后蹙眉,她也不是傻子,还能看不出玫修仪是个不干净的。  

“也是臣妾的不是,没管好后宫。”皇后道。  

“这不怪你,她是怎么回事?你也不能知道。”李太后道。  

“这些事,桩桩件件都与她有关系,偏又没什么证据。现如今又是她自己受了伤,臣妾也是没法,叫她先搬出来再说。”  

“传哀家的懿旨,叫七公主和十三皇子先搬去瑞庆宫住吧。玫修仪既然病着,就好好养身子,想来她一惊一乍也顾不上孩子。”李太后道。  

“是,只是这十三皇子还小,又身子不好…”皇后也要说清楚的。  

说句难听的,搬去瑞庆宫了,这孩子没了怎么办?  

“这孩子体弱的很。”李太后想了想:“这样吧,先带来哀家这里养几个月。哀家总不能害他。”  

皇后便应了是。  

太后下旨,玫修仪自然不能反抗。她被巨大的惶恐笼罩,可是却只能答应。  

抗旨,她不敢的。  

很快,七公主就被送去了瑞庆宫,十三皇子也被抱去了慈安宫。  

慈安宫里,自然有十三皇子住的地方,太后跟前养着,这说出去甚至是对十三皇子的抬高。  

玫修仪也搬出了长乐宫,像是一夜之间,她就彻底失宠了。  

明明还是个修仪,却连孩子都不能养了。  

后宫里的人,之前被她如何打压,如今就对她如何嘲笑。  

宜婕妤在怡和宫里笑着都哭出来了。  

而玫修仪的伤口也反反复复的很不容易好,天热了…  

六月底,皇上带着皇子们回京的时候,玫修仪的伤口才堪堪愈合。  

就如今的伤口面积,竟是有半个额头那么大。  

以后会小一点,但是也是很难遮住的。  

她梳了个遮住半边额头的发髻,可是太过欲盖弥彰了。  

众人迎接皇帝的时候,她都不敢抬头。  

皇帝自然已经知道了这些时候宫中的事。  

也没提什么,就只是带着皇子们,与皇后以及美人以上的嫔妃一起去太后出拜见。  

太后见了皇帝笑道:“皇帝辛苦了。”  

皇帝撩起袍子下跪:“拜见母后。”  

“这是做什么,起来起来,你们几个也起来。”太后一边扶着皇帝一边摆手叫皇子们起身。  

“这一路辛苦了吧,这几个都晒黑了。”太后笑道。  

几个皇子忙说没事,都奉承着太后。  

过了一会坐定,太后道:“出去走走也好,虽然晒黑了,但是瞧着都结实了。”  

“是啊,这几个都不老实。”皇帝笑道。  

“男孩子,太老实了不成器。”李太后一个个看过去,也是很高兴的。  

都是自己的血脉啊。  

“母后的身子彻底好了吗?”齐怿修问。  

“好了,皇后每天来,她们也时常看望,哀家也好得快。”李太后道。  

她们,指的是嫔妃们。  

“都是应该的。”皇帝笑了笑:“不过还是辛苦皇后了。”  

“不辛苦,孝敬母后,臣妾心甘情愿。”皇后笑道。  

“不说这些客套话,叫人摆宴吧,咱们也许久没一道用家宴了,皇帝也辛苦了。好好吃点喝点。”  

李太后说着摆手叫人安排。  

很快,就在太后这里摆上了酒宴。  

正是傍晚,吃完了大约半夜,倒是时间合适了。  

家宴上,齐怿修心情还不错。  

当然了,大家坐定之后,齐怿修也很快就跟沈初柳说话了。  

“贤妃今日光彩照人。”  

“皇上这话说的,皇上回来,臣妾自然是要好好打扮的。”沈初柳笑道。  

“那爱妃打扮的极好,朕可是一眼就看见了。”齐怿修笑道。  

“景贤妃就是适合这些颜色,今日倒是还少贴个花黄。”皇后想了想:“这要是眉间再贴个花儿或者画个什么,就更好了。”  

沈初柳今日双刀髻。一套赤金首饰,一身橙红袄裙。  

眉眼上挑,唇红齿白。  

“是臣妾急切了,下回可得好好打扮,不能叫妹妹们比下去了。”沈初柳笑道。  

众人都笑了。  

贞充仪却忽然道:“景贤妃娘娘自然是美的,只是年轻的嫔妃们也怕了您了,您再打扮,叫她们可怎么办?”  

这话透着一股调侃的意思。  

不过,由她来说,就怎么都不对。  

贞充仪在这个充仪位置上蹲了十来年了。  

素来与沈初柳并无私交,这么开玩笑,沈初柳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