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1章 沈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主子,六皇子回来了。”  

元宵在外,话音刚落,六皇子已经跑进来了。  

“娘!我饿了!”  

沈初柳笑了笑:“又饿了?上午是读书去了还是打仗去了?”  

“读书,饿了。”六皇子抱住沈初柳的腿:“想吃肉。”  

“好,吃肉,去洗洗更衣,就有肉了。”沈初柳揉揉他的头。  

六皇子就仰着头点头。  

沈初柳笑着又捏了几下他的脸颊。  

这小家伙,长得真是越来越好看了,六皇子是越来越像皇帝了。  

基因强大啊。  

六皇子吃东西的时候没那么急,也不脏,吃到了嘴里,就闭嘴嚼。  

看起来腮帮子鼓鼓的可爱。  

沈初柳给他夹他喜欢的东西,六皇子如今用筷子已经很好了,虽然有时候免不了打滑,但是基本上不会出错。  

吃饱喝足,六皇子满意的揉肚子。  

“吃饱了没有?”沈初柳拉过来抱住。  

“嗯。”六皇子就反手抱沈初柳:“娘,五哥又淘气了。”  

“怎么淘气了?没有好好读书?”沈初柳好奇。  

“他打瞌睡了,伴读被打板子了。娘,为什么是伴读挨打呀?”六皇子不解。  

“因为你们都是皇子,太傅们不敢打你们,只能打伴读。”沈初柳摸着他的头发解释:“虽然如此,不过因为自己的错,叫伴读挨打,是不是不好?你如今没有伴读,要是错了,挨打的就是你的贴身太监。”  

“哦。”六皇子想了想:“我不打瞌睡。”  

“嗯,琰儿是个特别厉害的孩子。闹是闹了些,读书还是很认真的。娘都知道。”沈初柳道。  

她一开始还担心这熊孩子不好好读书还要闹的别人也不好读。  

结果相反,他闹的时候可劲儿的闹,读书时候倒是不捣蛋。  

“娘怎么知道?”六皇子惊讶的不行。  

沈初柳笑出声:“娘能掐会算,你要是不好好读书了,娘可都知道。到时候就不给你吃肉。”  

“嘿嘿嘿。”六皇子抱住沈初柳:“那我好好读书。”  

“乖。”沈初柳揉孩子的脸颊,低头吧唧亲了一下:“琰儿怎么这么可爱?娘最喜欢你了。”  

六皇子被夸的不好意思了,挣脱开就要回去瑞庆宫了。  

沈初柳就叫人送他,又给拿了些点心。  

“咱们六殿下越发懂事了。”紫蕊笑道。  

“总算乖,我就怕他不肯好好读书,要是不肯,我也不会勉强。只是人生在世,总要有些立身的本事。不读书不行啊。”沈初柳摇摇头。  

“瞧您担心的,这不是不光好好读书了,还挺聪明吗?主子…”紫蕊小声蹲下:“您…给六殿下生个兄弟吗?”  

沈初柳伸手,在她脸上捏了一下:“我睡一会。”  

紫蕊有点失望:“哦。”  

沈初柳就躺下去了。  

这话题,自然也就无疾而终了。  

沈初柳心里没什么负担的睡着了。  

清芷阁里,一下子从宝林落到了更衣的沈碧玉终于醒了。  

屋子里已经变了样子,好东西都被拿走了,包括她自己的私房银子。  

这会子,伺候的人全部被遣散了,只有她一人在这里。  

她撑着身子坐起来,只觉得头疼的厉害,整个人都傻了一样坐了好久。  

听着院子里有奴婢们说话的声音,不过都是陈小仪那边的人。  

她就坐在那不知过了多久才终于哭出声来。  

直到晚膳时候,有粗使的太监将一个食盒送进来:“沈更衣,用膳吧。”  

沈碧玉看着已经要黑了的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缓缓起身,走到了门口,又不敢出去,退回来看着桌上的食盒。  

食盒里,是简单至极的两个菜和米饭,她看着只觉得浑身都没力气。  

自然也吃不进去,只是坐在凳子上,一会哭,一会发呆的,竟就这么过了一夜。  

沈家,梁氏得知这一切的时候,已经尘埃落定,甚至梁家都准备北上回祖籍去了。  

正是梁家最小的儿子来沈家与她告别。  

“祖父祖母都病了,父亲叫我转告姑母,日后山高水长,各自珍重吧。”  

梁氏又震惊又慌乱,可是梁家小儿子眼里甚至带着恨意。  

因为姑母,他大哥废了,二哥死了,如今他们一家甚至不能在皇城呆着了。  

日后就算是做个穷苦的老百姓,也不想再沾染沈家了。  

梁氏拦不住侄子,只能失魂落魄的回了内院,才得知,沈碧玉从宝林降位成了更衣。  

她也一下子就厥过去了,醒来就哭着去了华喜堂:“老太太,求老太太帮梁家渡过难关!”  

曲氏心里正火大呢,不见她也就罢了,见了她全是怒气。  

一把将手里的茶盏丢过去:“你还有脸求!你还有脸哭?我当初是被猪油蒙了心才会应了你将那蠢货送进宫。你看看她做的什么蠢事!景昭仪娘娘与六皇子好好的,难道不是沈家的福气?她竟蠢的与你那侄子一起算计。倘或真是叫她们母子有什么不好的,你死了也赔不起!”  

梁氏呆呆的:“婆母如今怪我?当初不是您更满意碧玉?当初不是您担心初柳与沈家不是一心?如今怎么怪我了?”  

“好了,弟妹说什么呢。景昭仪娘娘与沈家何时不是一心了?这几年咱们家因为娘娘,处处都好。大老爷和三老爷也是切实得了好处的。”宋氏道。  

“大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