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9章 封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黄嬷嬷办事也是很快的,迅速找出了下面出了错的人。  

重复了颜色,重复了花样子,或者是颜色与花样子以及衣裳样式一起重复都好,但是不能叫两个一上一下的主子重复了。  

否则那就是有错。  

虽然,这并没有明文规定,按理来说,大家完全可以穿一样的。  

不过,显然没有上面的主子愿意跟下面的人穿一样的衣裳。  

何况,景昭仪盛宠,又不是失宠。  

一个新进宫的妍美人,再是得宠漂亮,司服局也不敢犯这个错。  

这是无心之失,可看在景昭仪娘娘眼里,就怕是怀疑她们故意八姐妍美人,而叫景昭仪娘娘丢人了。  

黄嬷嬷哪里敢背着这么一个误会呢?忙不迭将这件事理清楚了。  

原来是下面小丫头偷懒,景昭仪娘娘有时候说要什么花色什么样式,可她送来的布料一贯是最多,所以也不可能每件都说。  

她就懒得去对其他人的,随意报上了一件。  

没想到就跟妍美人的撞了,居然还一样都是白底竹翠。  

黄嬷嬷当即就把人绑了,直接交给内刑司去责罚。  

亲自又去了翠云轩,跟赠春几个说清楚情况,态度又好又谦卑。  

赠春几个倒也不为难她,只说原样给主子送信去就是了。  

行宫这边,很苦就都知道司服局罚了一个宫女的事。  

景昭仪素来不吃亏,这件事上她被钱妃嘲笑了,自然更是不会吃亏的。  

众人倒也默认了。  

所以,所有人,包括皇帝在内听了也不过一笑。  

钱妃气的不轻,这件事从头到尾的她一点好处没捞着。  

皇上愣是又赏赐了景昭仪那么多东西呢。  

更可气的是还去她那就寝。  

只是气也没法子,如今也不太敢截胡了。  

至少不敢截胡景昭仪了。  

冯家旁枝那些人的判决终于出来的时候,宫里的冯淑妃病倒了。  

冯荣兴带着家小,已经离开了皇城。  

冯国公也已经悄无声息的病了一场了。  

旁枝的几个人都被判了斩立决,以及抄家。  

家小全发配北疆。  

从旁枝这里抄出来的东西委实不少,大摇大摆拉去刑部的时候,满大街的人都在臭骂冯家的人。  

抄斩这一日,刑场内外有很多人。其实他们并不是什么受害人,但是人就是这样,痛打落水狗的事,都做的很开心。  

甚至有极端一点的人,竟趁着夜里往国公府门口扔东西。  

虽然被赶走了,可冯国公得知此事,本就还没好的身子,竟一下子就垮了。  

六月十七,清凉山也下雨。  

沈初柳正在看书的时候,元宵进来了:“主子。”  

“什么事?”  

“外头传话说是冯荣兴冯大人一行人南下的时候,遇见了洪水,如今下落不明了。已经有七八日了,怕是找不到了。”元宵道。  

“一家子都没了?”沈初柳惊讶。  

“不,只有冯荣兴大人与冯淑妃娘娘的哥哥没了。次子与幼子还有冯夫人都好好的。还有几个庶出的也都在。”元宵道。  

“啧,这可真是…”沈初柳都惊呆了。  

“还有,说是冯国公本来就病着,这一听这个消息,怕是不大好了。宫里的冯淑妃娘娘也是病的不轻。如今冯太后娘娘一听,也晕过去了。”  

沈初柳点点头,这倒是能理解,冯家的天塌了。  

冯国公再厉害,毕竟也老了。  

冯荣兴就是希望,虽然他还有兄弟,可毕竟不是一个娘生的。  

他是冯淑妃亲爹,是冯太后亲哥哥,他这一失踪…  

“皇上已经下旨,叫当地驻军搜救,只是奴才想,来来回回的,只怕是不中用了。冯家人都是亲眼看着他们被洪水卷走了的。”元宵道。  

沈初柳若有所思,她还以为是皇帝的意思。  

不过这冯家人也亲眼见了,那就不是皇帝了。  

“也是可怜见的,太后娘娘病倒了,众人都要去吧?给我更衣吧。”沈初柳道。  

“是。”紫蕊过来道。  

元宵退出去,沈初柳换了一身素淡的衣裳去了冯太后处,却没进去。  

冯太后谁也不见,众人只好又各自回去了。  

众人心里都有想法,至少冯家这回是更完了。  

而冯太后还没缓过来呢,当夜冯国公就去了。  

次日一早,传来了冯国公的死讯,冯太后再度昏厥。  

齐怿修下旨提前回宫,冯国公与世子风光大葬。  

众人便收拾起来,冒雨也要提前回宫。  

马车里,沈初柳叹气:“说是风光大葬,可惜人都没了。不知冯家过后该继承什么爵位了。”  

“瞧着太后娘娘,只怕侯爵还是有吧?”紫蕊道。  

“最高侯爵了,只不过,冯家旁枝是全部剪除了的。嫡支虽然还有几个人,可毕竟官职都不行了。冯淑妃娘娘的兄弟们都没有一个有功名的。只怕是靠着祖荫也是不好说了。这一代尚可,下一代就要彻底没落了。”紫珠道。  

沈初柳点头:“不过这一来,冯淑妃的位置倒是稳住了。”  

众人也都点头,确实,冯家遭此大难,冯淑妃是稳住了。  

有二皇子,她日子不会太难过。只可惜,再不是过去的风光了。  

福阳宫里,冯淑妃已经几度哭晕过去了。  

她一下子没了祖父,父亲,长兄,痛不欲生。  

可她困在宫里,丝毫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