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9章 机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然这也只是想想,她只有感激景昭仪照顾的。没见么,沈宝林都得不到景昭仪照顾,这宫里,不管是与景昭仪好的容婕妤,还是苏美人,都差着呢,只有自己得了照顾。  

虽然是住一起的缘故,可总要感谢就是了。  

不过,这件事可真是叫后宫众人噤若寒蝉,吓得不轻。  

不过眼下,还是先把众人送去群芳殿的东西整理是关键,皇后也送去了五车,她自然东西更多。  

然后就放风出去,不过半日,就有命妇递牌子要进宫。  

众人都是一个意思,娘娘们身份贵重,东西自然不可流入民间,不如叫大家收着娘娘们的东西,然后众人再出银子换米粮,到时候也集中起来,写了册子,实实际际的将东西送去百姓手里才是。  

皇后自然应了,一时间就选了孙大人的家眷来做这件事。  

衣裳的话,改动出去拿去成衣店卖都是好的,自然不怕。别的东西多数还是叫人收藏了。  

不过十日,就换来二十一万多银子。  

皇后直接叫人全部买了米粮,用在了流民身上。  

一时间,众人只说皇上好,皇后好,后宫里娘娘们都好的话。  

前些时候的流言就被洗涤一空。百姓只要过的好,管你做皇帝的是个人还是个成了精的蛤蟆呢。  

而鹿郡城这边,朝廷的大军早就到了。  

鹿王本就是赶鸭子上架,名不正言不顺,自己还没胆气,能成功才有了鬼。  

甚至连个像样子的檄文都没有…  

沈忠与众位将军杀到城下,都没用多久就攻开城门,不说旁人,城中百姓都不赞同这一场无端的战事。  

鹿王妃在朝廷军杀进城的时候就自尽了。  

只留下一双嫡出儿女,鹿王妾室不算多,也有十来个,所出子女也有十来个。  

一时间慌乱不知如何是好。  

又不敢自尽。身边人尽数投降之后,终于在鹿王府被绑了起来。  

这一场平叛加上行军不过半月就已经安然解决了。  

鹿王仓促起事,简直不堪一击。当初那些怂恿他的幕僚等人,竟是慌不择路的想跑,可惜沈忠等人大军封住了这座城所有出路。  

可以说,鹿王甚至还没杀出去就已经失败了。  

大军回到了皇城的时候,是四月初。  

鹿王被押进了刑部大牢,他的十一个子女被关进了原本皇城里的小鹿王府。  

齐怿修倒是第一时间下旨,按照王妃礼仪安葬鹿王妃许氏。  

也许她一双子女戴孝发送。许家无过,也没什么近亲了,所以不论罪。  

鹿王妾室们查实娘家没有跟着犯浑的,也不论罪。  

一时间,只说皇上仁厚。  

不过原来鹿郡城驻军的吴将军腰斩,诛九族。他的十来个副将全部判了斩立决,三族流放。  

鹿郡城大大小小官员参与了这场笑话一样的造反的,全部斩首,重则诛九族,轻则举家流放。  

不过这一批人里,有一部分暂时还不能死,皇帝要查的事还没查清楚呢。  

一时间,多少人后悔不跌,可惜也没用了。  

而受牵连的何止是鹿郡城,皇城里也有不少人陆续下狱了。  

甚至牵扯到了冯氏。  

冯家与鹿王一直有往来,所以没有直接参与这场造反,可毕竟之前的事也是脱不了干系的。  

包括给后宫女眷送礼,都是冯家的主意。  

冯家一时慌了神,虽说这回的事不大,可毕竟这几年皇帝对冯家也不是很满意。  

就说重组内阁的时候,冯家的人就没能进去,这几年很是失了先机,很是不利呢。眼下与这谋逆的事有了牵扯,那还有个好?  

自有家里人进宫与冯太后说话,冯太后只能蹙眉。许多事,她也不甚清楚。  

而杨太妃与鹿王的勾结更是显得滑稽无比,事实上也只是杨太妃放出了风声。她甚至知道鹿王肯定是要失败的。  

她只是守着先帝那个口谕,只想叫鹿王给齐怿修找麻烦罢了。说白了,她恨齐怿修,照样也不会喜欢鹿王。  

她厌恶先帝与其他人生的每一个孩子。  

冯太后是真的不清楚冯家这回参与了多少。  

冯家如今主事的是冯太后的哥哥冯荣兴,同时他也在吏部任职,并且有太傅头衔。  

冯荣兴有三子,全部都在朝中任职,职位最低的一个也有从四品。  

而冯家旁枝的有十几个,皇城里有,各地也有。  

此番出事,冯国公第一时间就把旁枝的两个人揪出来送进了刑部大牢。  

虽然他们只是给鹿王出主意,可谁叫鹿王反了?  

何况,就算不是这两个人出主意,嫡支的人也不背锅,总归还是要旁枝的人来接这个烂摊子的。  

不过,齐怿修想要的,自然不是这样的结果。  

先前那刺杀的事件,总归也该有个结果了。  

刑部大牢自打将鹿王以及一干人犯送进去之后就热闹起来。  

很多犯人甚至全家都斩了,只是秘密不告诉他们。还要没日没夜的审。  

太容易审出来了。  

鹿王那些幕僚都是没骨头的东西,一个个几番拷打下来,简直吓得是恨不得连三岁尿床也说出来才是。  

确实是鹿王刺杀皇帝,可要说他真的蓄谋已久,又不像。  

所以齐怿修不信,就反复审。  

鹿王作为皇子倒是没有上刑,可也没日没夜的审问,一样吃不消,不能吃好,不能睡着,反正怎么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