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8章 不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新人进宫,皇帝许久不来也不稀奇。她一样不着急的。  

等新人成了气候再说吧。  

而同住长秋轩的沈御女果然着急了,一样的新人,竟是她一次都没侍寝过呢,韩宝林都第二回了。  

这显然是连贞美人的宠爱都盖过去了。  

如何不急?  

凤鸾车将韩宝林接走之后,沈御女站在门前发了许久的呆,焦躁不已。  

“明日回来之后,去给姐姐请安吧。”  

织锦应了一声:“那咱们不好空手去吧?把家里带来的梅子干带着?”  

梅子干自然不算什么好东西,不过是稀罕罢了。  

沈御女点头,深吸一口气。  

第二天一早,便传来了韩宝林晋位韩小仪的消息。  

一下子,宫里的人都不得不再认真些对待这位出身不好,却能这么叫皇上喜欢的女子了。  

谁都不想要后宫里再出一个意妃。  

如今的沈初柳得宠,宁充仪得宠,丽充容和苏宝林得宠,可她们是平分了恩宠的。  

可以前的意妃,却是一人独大。  

一个月里,二十天都是她侍寝。  

如今,谁还能坐看再出来一个意妃呢?  

于是,新上任的韩小仪一进了凤藻宫,就收获了所有人的侧目,细看去,没有谁是善意的。  

她依旧是一副柔弱的样子,规规矩矩请安,小心翼翼坐下。  

早请安的唇枪舌剑自不必多说,但是众人看着韩小仪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说起来都没了力气。  

等散了之后,果然沈御女就要去翠云轩。  

被银壶拦住了:“御女真是不巧了,我们主子昨夜里没睡好,这一回来就歇了呢。您要是有事,奴才通传一声?”  

沈御女皱眉:“不必了,那就叫姐姐好好休息吧。”  

说着,就掉头走了,沈家的姑娘,自然是尊贵长大的,还没习惯这般吃闭门羹,自然不会高兴的。  

沈初柳在里头舒舒服服的看书,嗤笑一声:“在宫里,一身傲骨是要有本事撑着的。”  

她刚进来那一年,不也是低着头做人?  

“主子。”外头元宵叫了一声。  

“进来回话吧。”沈初柳道。  

元宵进来请安之后道:“奴才刚才去膳房,听说贞美人去了李太后处,而孟宝林被乐寿宫请去了。”  

“哦?乐寿宫里,看好了孟宝林了?”沈初柳请笑:“温小仪倒是没什么宠爱。”  

这才叫康德妃着急了。  

新人们嘛,总归是要站队的。  

“奴才琢磨着,既然康德妃娘娘都拉人了,那冯淑妃娘娘是不是也要拉人?”元宵道。  

“那就看看她拉谁。不过与我们无关。”她是不会拉人的。  

没那个闲工夫。  

“奴才琢磨,冯淑妃娘娘拉就算了,就怕背后,冯太后娘娘那也拉就防不住了。”毕竟一个太后,还是先帝时候的皇后,宫里盘根错节的,总是有些人手的。  

“你呀,应该说你们呀。”沈初柳笑起来:“都只是一味的防着冯太后,就都不想着李太后的厉害?”  

“你们看她前些年沉得住气,不往后宫放人,甚至前朝都不为娘家打算,就该知道她是个厉害的。皇上心里,冯家是心病。可李家不是。我们要在这宫中长久的度日,想的要远一点。”  

元宵忙道:“还是主子想的长远,是奴才短视了。”  

“去吧,该盯着的就盯着,你办事我放心。”沈初柳道。  

得了这话,元宵就满意的不行了,忙退出去。  

贞美人去看李太后,这不算什么。皇上一早就给了她高位,不就是为了叫她够资格,名正言顺去看李太后么?  

康德妃拉拢孟宝林也不算什么。  

背后冯太后扶持谁,这倒是值得注意,可既然是背后的,那她注意也没用的。  

所以也不必杞人忧天,何况她身边的人都很得用,所以是不用她自己盯着的。  

下午时候,内事省来人了。  

送来的是皇上赏赐给各宫的一些东西。  

有新鲜制作的绒花纱花绢花,有上好的胭脂水粉。还有眉黛和花钿。  

“皇上可是特地吩咐了的,这一批胭脂水粉眉黛要给您这里多些。皇上说,景修仪最会画眉,万少不得您的。”  

内事省的太监赔笑道。  

“那臣妾可多谢皇上了。”沈初柳笑道:“来,接了给你们公公个荷包,这忙得很,还要去别处吧?”  

这就是问还去哪里的意思了。  

毕竟这种赏赐,不是年节或者季节必有的。  

这属于随机掉落。  

有从别处送进宫中的东西到了,皇帝想着后宫的人,就分下来一些。那么,这就不可能哪都有。  

“回景修仪娘娘的话,奴才这不先去了福阳宫,乐寿宫,然后就直奔您这里了么。一会再去锦华轩,宜春轩,还有清音阁,与风华阁,哦对,还有长秋轩。”太监笑道。  

沈初柳也一笑:“嗯,那你可有的忙,去吧。”  

太监得了丰厚的赏赐,自然美滋滋的去了。  

紫蕊数着:“意思是,冯淑妃娘娘,康德妃娘娘,宁充仪,丽充容,贞美人,韩宝林和苏宝林都有?”  

沈初柳点点头,看了看送来的东西,倒是确实不错。  

上好的胭脂水粉,她最中意的是一套六盒的养肤粉,拿起来一闻,淡淡的玫瑰香气。  

这一盒子就够用一个月了。  

“这眉黛分一些给姚宝林吧。胭脂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