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2 回应与承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数据统计看起来非常优秀;你肯定也没见过,勒布朗运球不要任何掩护,运球突破防守人,并且在罚球线位置出手中投,因为他投篮命中率很差,总是极力避免。  

小牛老板马克库班写到:我反对大家指责科比,我认为他应该继续那么打,我知道他是一名战士,他从不害怕失败,只是这一次运气比较差,加油,你可以的。  

著名科黑亨利阿伯特写到:你们都在说科比最后时刻失误,但我必须提醒你们,科比今晚的防守非常拉跨,他多次漏人导致快船得到大空位三分几乎,偶尔几次错位防守算苏阳,也让苏阳轻松地完成突破,那给湖人队造成损失,比连续打铁要大很多。  

“这些人真坏啊,要么希望科比继续强投,要么科比当做一杆枪去抨击其他球员,没有人真正关心科比到底是什么感受,也没人真心想要帮助科比和湖人…”郑祥连连吐槽。  

苏阳点头响应,滑动鼠标继续往下翻,一些熟悉名字开始出现在眼前。  

约翰沃尔写到:作为一名球员,我特别理解科比最后时刻的选择,那是一种包含愤怒和担忧的复杂情绪,太想要弥补失误,以至于失去耐心,变得有些急躁。  

贾马尔克劳福德:以我对科比的了解,他肯定是只想帮助球队赢得比赛,绝对没有想要上演英雄降临剧情,希望大家能够给予他一定的谅解,尤其是湖人球迷。  

小拉里南斯写到:康姆昂,怎么这么多人在为科比说话,他又不是第一次这样搞砸比赛,如果你去翻录像,你可以找到很多这种被他突然带崩的湖人比赛,难道就因为他是湖人队核心,曾经拿到过许多冠军,你们就忽视那些比赛吗?请保持公正。  

扫了一遍个人推特,苏阳又点开ESPN等媒体分组,随意浏览查看。  

ESPN有发起一个投票统计,在将近两个小时,超过五万三千次投票中,占比88.41的投票认为科比应该为湖人输球承担主要责任,还有5认为是快船发挥太好。  

TNT则放出奥尼尔几人赛后分析,已经苏阳接受采访时提到的内容,总结归纳湖人输球的原因,是快船打得太好,导致湖人队失去原有节奏,科比最后失常表现,属于那种结果的一种表现,如果湖人想要解决问题,必须重新拿出之前对阵马刺的打法。  

BR重点分析比赛几个关键时刻,第一是快船开局11比4领先,第二个是湖人连得11分,第三个是科比连续打铁加失误,认为湖人主要输球原因是他们在进攻端容易陷入停滞,而当他们陷入停滞的时候,只能通过科比个人进攻去打破局面,就必然导致科比失误超过平均次数,也必然导致科比连续打铁,如果当时能多几分钟,局面会完全不同。  

看到BR和TNT说法,苏阳随手点赞并转发,毕竟科比从来都是那样,也无需证明什么,很多人只是把批评球星失常当做一种发泄渠道,存粹想要指责别人。  

而且,苏阳知道,科比是带着膝盖伤势打比赛,而科比本人,以及湖人队官方并未把此事公布于众,所以体力下降,以及精神高度消耗之后,很容易出现失误。  

但以科比性格和成就,肯定不会因为批评而懈怠,只会想办法强势归来。  

想到这点,苏阳掏出手机,编辑短信发送给队友们,也学范甘迪那样,提醒千万不要大意,毕竟在湖人过往比赛中,科比在首战失败之后力挽狂澜的案例相当多。  

翌日大早,苏阳起床晨练,顺开电视收看ESPN早间分析。  

像往常那样,主持人和两位嘉宾正在讨论湖人对阵快船那场的比赛,可能是经过一晚上舆论发酵,也可能是不再需要热度,他们也提出湖人输球主因并非科比失误。  

节目末尾,两位嘉宾给湖人支招,建议湖人打团队篮球,尤其是科比应该主打无球,尽量多通过跑动去创造单打或者投篮机会,从而拉扯快船队防守阵型。  

可如此建议,本质还是认为科比打法有问题,应该做出改变。  

看完节目,吃过早餐,苏阳照例驾车赶到快船训练基地。  

教练组没有安排合练,但拜伦戴维斯等人也在,只是没有进行高强度活动。  

众人一边投篮打,一边闲聊,老将卡曼忽然感叹:“这个时代,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球员遭受到比以前更多,更大的压力,太恐怖啦。”  

巴特勒笑问为何突发感叹,卡曼放下篮球,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昨晚我看到很多人批评科比,本以为今天起床之后,他们应该停止叫骂,毕竟睡了一觉,结果却发现批评人数大量增加,甚至发展到翻出以前的比赛录像,制作成一种能动的图片,在推特四处传播,想要人别人觉得科比是一个垃圾球员,只会拖球队后退,应该给公众谢罪。”  

拉素尔巴特勒点头:“我们以前打比赛,大多是在报纸上看到批评,或者在电台里听到批评,而且那些批评很快就因为新报纸而消失,最形成一种刻板映像,但现在这个时代,那些批评会永远留在你的账户里面,甚至传播到全世界,很容产生误会。”  

“科比为什么不会反驳呢?”  

“他只会用行动进行打脸质疑者…”  

全队各种分析讨论,等到投篮结束,依旧感叹科比遭到太多无端指责。  

下午训练也是投篮,搞完之后,苏阳带队前往马里布海滩进行常规聚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