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人情世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类似的小冲突,在调查团和日本各部门之间,还在不断的上演。只不过大多数时间,都是以日本政府官员认怂而收尾。  

包括斋藤大佐也不例外,纵使心中有万般不愿,最后还是要乖乖的交人。  

没有办法,为了尽快结束俄使馆案,打发掉公使团那帮瘟神,日本政府根本就没得选择。  

“什么?德成被抓了,不是让你们别出头么?”  

李伯安惊呼道。  

白天还在给国内来的朋友普及常识,告诫他们不要乱掺合事儿,晚上就收到了合租好友被捕的噩耗。  

因为抹不开情面,白天两个人出去参与游行,晚上归家的时候,就剩下了一人。  

“伯安,这真的不怪我们。参加今天的游行,我们只是被拉过去凑数的,无论喊口、打标语,我们都混在人群中间。  

正常情况下,警察只会逮捕策划者,以及前面带队领头的。就算是发生意外,我们也能够跑得掉。  

只是今天不同,日本政府出动了军队。场面太过混乱,我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反正游行队伍和军队发生了激烈冲突,最后还动了枪。  

场面失控后,日本军警就像是疯了一样,四处拿人。德成因为和三井太郎走得太近,被误认为是铁血复仇会成员…”  

越说声音越小,仿佛是对自己白天临阵脱逃感到羞愧。不过众人关心的重点,明显不在这里。  

又不是在战场上,军警拿人当然要跑了。真要是留下来同甘共苦,那才是真的傻子。  

沉寂了一会儿功夫后,李伯安缓缓说道:“好了,德然。这不是你的错。德成的意外谁都不想看到,但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我们还是想办法捞人吧!”  

“捞人”,从来都是一项技术活。尤其是从日本军队中捞人,那就更麻烦了。  

这年头能够外出留学的,都是非富即贵。莫说是普通平民了,纵使是乡绅县望之家,也供养不起一名留学生。  

没有办法,哪怕是去留学成本最低的日本,那也要花费上千两白银。这些钱在国内,都能够置办百亩良田。  

要是留学欧洲,那就更贵了。再怎么节省,几千两白银都是要花的。如果成绩不好,需要掏赞助费,那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也是留学生时常打工的主要原因。家里给的钱不够,不去打工赚钱,就没有办法顺利完成学业。  

可惜大家的人脉关系都在国内,现在远在异国他乡,他们背后的关系网根本就发挥不了作用。  

王德然点了点头,略显犹豫的说道:“回来的路上,有日本朋友告诉我,现在不要轻举妄动。  

他们会想办法捞人,让我们别轻举妄动,免得惹火烧身。”  

“惹火烧身”,对国人来说绝对是一大禁忌。尤其是在海外的时候,大家更是奉行着自扫门前雪。  

如果不是好友被捕,估计大家也就伤感一下,最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点儿小忙。  

李伯安无奈的摇了摇头:“日本人怕是指望不上了,最近被捕入狱的那么多,其中也不乏达官贵人。  

那么多手眼通天的人物,都没有能够把人弄出来。显然,现在这已经不是日本人自己说得算了。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现在所有涉嫌俄使馆案的问题,处置权都落到了公使团手中。  

日本人现在找替罪羊都来不及,又怎么会替德成脱罪呢!”  

不是李伯安悲观,实在是了解的太多,对这个世界看得太过透彻。  

面对国际社会的逼宫,日本政府都选择了认怂。在这种背景下,逆势而为本来就是取死之道。  

作为一名旁观者,从一开始他就不看好日本同学组织的游行示威。要是游行有用,列强岂不是只能回家吃面了?  

何况,这次本身就是日本政府理亏。使馆区的警察,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阻止惨案发生,日本政府就难辞其咎。  

如果是二战时期的日本政府,没准还敢和国际社会硬顶一下。可惜现在是日俄战争前的日本,面对列强的大兵压境,不从心就得挨打。  

别看欧洲各国“重实利,轻虚名”,就以为他们的脸面就不重要了。为了面子确实不值得大家劳师远征,但是海军顺手干一票还是没问题的。  

“要不我们向朝廷寻求帮助吧,刘大人现在也是公使团中的一员,应该能够说上话。”  

说话的是问询赶来的留日同学。留学生的圈子本身就不大,出门在外大家也需要相互照应,往日里关系好的,现在基本上都赶了过来。  

“无痕,你就别做梦了。指望朝廷出头,还不如期待日本军队放人。  

大家来日本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什么时候见那位刘大人帮我们出过头?  

寻求朝廷帮忙,除了白白浪费钱外,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我们回国后的发展。”  

青年男子话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几乎所有的留日学子,对国内那个腐朽朝廷都没有好感。  

某种意义上来说,远东帝国驻外公使也只是背锅侠。有一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政府,这让外交人员如何施展?  

甭管大事小事、有理没理,但凡是人家提出抗议,国内的政府就软了。  

据理力争,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会影响自己的仕途。长此以往之后,驻外公使自然也跟着消极怠工了。  

事实上,在场的众人已经算是比较稳健的了。要是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