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良心银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是弗朗茨是皇帝,这样的买卖还轮不到他来做。贷款确实不起眼,但是贷款的背后却是神罗帝国众多封地贵族的经济命脉。  

弗朗茨能够看出来,其他人自然也能够看出来。早在分封贵族之初,就有不甘寂寞的资本家插手了,只不过这些人的结局最后都不怎么好。  

没有办法,神罗的封地贵族都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想要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人家的命脉,不是找死是什么?  

尤其是一帮幻想着通过贷款陷阱鸠占鹊巢的家伙,现在一个个坟头都长草了。合同玩儿不过没有关系,只要玩儿枪能玩过就行了。  

封地贵族等于诸侯王,可不是开玩笑的。到了人家的地盘上,人家要翻脸,又岂是几个资本家能够翻盘的?  

欠债不还,那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只要翻开历史书就知道,还不上钱干掉债主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皇家银行可以做这笔业务,那是因为弗朗茨是贵族们的封君,并且提供的贷款利息还非常低廉,完全可以对外宣布在帮小弟度过财政难关,名利双收,根本就不存在麻烦。  

其他人就不行了,谁来了都不好使。前辈已经做出了榜样,借高利贷没有任何问题,再苛刻的贷款条件,他们都敢签字,只要事后干掉债主就行了。  

比如说:就有领主制定了《高利贷债务豁免法》,人家直接以法律形势规定,凡是贷款利息超过8的商业贷款,通通不受法律保护。  

完全遵守了神罗帝国的宪法精神,只不过把高利贷认定标准中的一个数给去掉了,然后高利贷标准利率就从48下降到了8,合法的把债务给赖掉了。  

至于契约精神,那又不能当饭吃。只要放下了节操,资本家拿这些能够制定规则的诸侯王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吃一堑,长一智。有了先烈们血的教训,银行家们都学聪明了,早早将这些诸侯王列入了贷款黑名单。  

商业银行就算是真的要放款,那也要回本土来签订贷款合同,就连抵押物也必须在本土,就是怕这些家伙还不起债务掀桌子。  

刨除政治上的潜在收益,实际上低息贷款也能够盈利的,只不过这个时间周期需要拉长到二三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皇家银行不受理个人商业贷款,又不是不受理个人存款业务。别看现在这些贵族领主穷,可是领地一旦发展了起来,未来个个都是大土豪。  

拿到这些人的存款,皇家银行就是未来全世界现金流最充足的银行,没有之一。  

要不然两个点贷款利息鬼才干,尤其是还要在殖民地开设分行,纵使有央行支持,那也是妥妥的赔本项目。光政治上的收益,推给国有银行也一样。  

按照皇家银行公开的财报,仅海外殖民地分行运营,每年都要亏损上百万神盾。  

要不是有代理发行债券、帮企业上市融资等增值业务,这家全世界排名前十的银行,就要长年霸占世界银行亏损榜榜首了。  

赚钱有赚钱的好处,不赚钱同样也有不赚钱的好处。一家不盈利,还时常亏损的皇家银行,也为弗朗茨捞足了声誉。  

纵使这家银行的资产规模,从建立开始就在不断的膨胀,但是因为它不盈利的属性,让人连嫉妒之心都生不出来。  

当然,这只是普通民众的想法。玩儿金融的早就嫉妒的两眼发红,只有他们最清楚,有一家现金流充足的银行能够带来的潜在收益有多大。  

嫉妒也没用,从表面上来看皇家银行就是做慈善的,一旦产生“盈利”,除了填补之前的财务亏损外,多余部分都被皇帝拿去做了慈善。  

对比市面上的所有银行,皇家银行都是银行业的良心典范。这都要受到指责,其它银行就更没法活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皇家银行也充当着“情报组织”的角色,监视着殖民地的一举一动。  

虽然做不到连贵族每顿吃什么都知道,但是殖民地的大体发展情况,还是能够搞清楚的。  

哪些家伙安分,哪些家伙野心勃勃,哪些家伙想要搞事情,都是记录在案的。  

宰相肚里能撑船,弗朗茨的胸襟也不差。只要这些人不挑战他的底线,那么就是君臣两相宜;要是越了线,那就怪不得他这个皇帝坑人了。  

没错,就是坑人。在欧洲的社会大背景下,贵族只要不犯大罪,皇帝也拿他们没办法。  

即便是弗朗茨这样的强势皇帝,也不可能在人家搞出事情之前就给人家定罪。皇帝能够做的,也就是给人家穿穿小鞋,或者是在前面挖几个坑。  

给人穿小鞋太没技术含量了,还容易受人非议。相比之下,暗中挖坑就要舒服得多了。很多人掉进了坑里被埋了,都不知道是谁干的。  

只不过这样的待遇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到的,普通的小贵族,除非是举旗造反了,要不然根本就入不了弗朗茨的眼。  

作死的贵族,弗朗茨见过得多了,直接举旗造反的还真没遇到过,最脑残的也不过是加入革命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口号还真没人喊。  

本着乐于助人的理念,弗朗茨决定出手拉小弟们一把。反正殖民地现在缺少青壮劳动力,贵族们为了抢人都快打起来了。  

一次性吸收几百万外国移民弗朗茨不敢,可是提供几百万临时就业岗位,还是没有压力的。  

不怕贵族们会拒绝,难得的廉价劳动力,一旦过了这个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