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武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1/3页)  

时间一点点流逝,圣元大陆之上,文武并立。  

孔圣已经离世多年,但武圣依然长存。  

人族之间,武道崛起,数百年间涌出了数位武道半圣。  

十国之地,景国之内原本平静的景国,最近出了一个文道天才。  

方运,方镇国!  

圣前童生,圣前秀才,圣前举人!  

一连三圣前,却是风光无限。  

可惜,方运气势太盛,妖族等已经有所行动。  

此刻文院之内,方运在此,身前则是有着剑眉公之称李文鹰。  

“方运,此番妖族对你,将有一番大动作!”  

方运恭敬的立于下方,态度谦逊有礼。  

“圣元大陆终究是我人族之地,妖族应该还奈何不了我!”  

随着接触的越多,方运也是明白。  

圣元大陆之上的妖蛮半圣,其实并不多。  

武圣断妖山之时,直接镇压了妖蛮二圣!  

从此之后,圣元妖族,一直处于下风。  

“唉,你还年轻!”  

摇了摇头,人族虽然强盛,可也只是圣元大陆罢了。  

妖蛮的核心之地,乃是妖界。  

据说方运的天赋,已经引得妖蛮要动用神罚了!  

武圣在世,妖界绝对不会允许人族再多出一个孔圣!  

而方运就有孔圣之姿!  

“妖族有可能会对你动用神罚!”  

李文鹰将心中的担忧说了出来。  

方运锋芒太盛,短短时间,引得文曲星动,三连圣前。  

妖族动用神罚的可能性很大。  

“嗯?神罚?”  

方运眉头一皱,心里骤然一突。  

月树神罚,这可是连半圣都可以击杀的呀!  

据说发动一次,要血祭一位大圣!  

妖族会如此疯狂吗?  

方运有点不信了。  

他才不过圣前举人罢了,妖族何必费如此大的代价。  

“不要不信,据说当年武圣成道之前,也是天姿卓绝,妖族欲要灭杀,可惜失败了。”  

李文鹰也是知道一些当年之事,此刻说与方运听。  

“从那之后,妖族损失惨重,对于我人族天才,格外的关注,一旦发现,必找机会击杀!”  

(第2/3页)  

一想到这些年来,妖族的暗杀,李文鹰也是很气。  

人族大兴,本来天才崛起。  

结果谁能想到妖族如此疯狂,居然派出妖王级别,暗杀人族天才。  

不少人族天才,因为这个原因,还未崛起,就已经陨落了。  

“这……”  

方运内心苦涩,对于那武圣却是复杂了起来。  

感情是前人招的祸,后人来遭殃了!  

“不过,你也不用担心,我等已经帮你想好办法了!”  

看着方运略显担忧的神色,李文鹰却是笑了。  

天不怕,地不怕的方镇国,也有担忧怕的时候。  

这可是不可多见的!  

“嗯?”  

方运眉头一挑,已经想好办法了。  

那可是月树神罚呀,能击杀半圣的存在呀。  

“嗯,我已经接到通知,这一次,武选的地址放在了景国!”  

李文鹰眼中有着锋芒,周身气息一变,犹如出鞘的利剑一般。  

这般锋芒毕露,却是令的方运微微一愣,眼中有着惊骇之色。  

李文鹰之所以被称为剑眉公,凭借大学士的修为,坐镇一方。  

靠的不仅仅是其文道实力,更靠的是他的武道实力。  

没错,李文鹰选的路,就是文武双修之路。  

“这,这是武道的气息?”  

方运看着李文鹰仅仅吐息,就有着气流环绕,缓缓流动,不由惊奇。  

“没错,这就是武道!”  

李文鹰目光如剑,一字一句之间,隐隐有着雷鸣之声做响。  

自从文武并立,陈武传下武道修炼之法。  

天下人,不止那些士卒,就连不少人读书人,也是开始了修炼。  

时至今日,除了一些恪守文道的人外,大多数的文人,皆是文武双修的路子。  

而李文鹰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武道修炼对应文道境界,也是化为等级。  

对应童生的是武者,对应秀才的武师,对应举人的是武将,对应进士的是武帅。  

以此类推,分别是翰林—武宗,大学士—武尊,大儒—武王,半圣—武皇,亚圣—武帝,圣人—武圣!  

李文鹰文道修为大学士,武道修为同样踏入了武尊的地步。  

论一身(第3/3页)  

实力之强,比之那些单修文道的大儒也是不弱了。  

“此番,武选定在了景国,却是你难得的机缘!”  

李文鹰渐渐收拢自身气息,对着方运缓缓而道。  

“妖族欲要暗杀你,人族众多之地之中,最安全之地,无疑就是武院!”  

“武院之内,有武圣坐镇,就算是妖界神罚到来,也是无事!”  

李文鹰不得不感慨,文道孔城,和圣院虽然也安全。  

可惜,没有了孔圣坐镇,与武院相比,差的太多了。  

一听到武院和武圣二字,方运眼前一喜。  

的确,人族还有武圣在,神罚又能如何。  

“不过,你别高兴的太早。”  

看着放松下来的方运,李文鹰语气一变。  

“武选不比其他,每四年选拔一次,挑选有武道天赋之人进入武院。”  

“这是武圣亲自定下来的规律,就算是半圣出面去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