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 没有福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这之后晴湖就几乎不说话了。  

水竹居她也再去了一回,书房的软榻上是她第一次意识到琴心就是葫悠悠。  

她不知道为何会有两个悠悠,她以为这是琴心给她的一个考验,所以她两个都要护。  

却没想到葫悠悠是假的,琴心才是真的。  

她也没想到假悠悠一直在找机会削弱琴心,从头到尾她都无知懵懂,而琴心却甘愿为她牺牲一切。  

她死了两次。  

第一次是在符洼河,第二次又是在哪里呢?  

因为是晴湖将她救起,所以她无父无母,只为晴湖一个人活,也要求晴湖对她负起责任。  

所以她埋怨晴湖不要她,忘了她,害她又死了一回。却还是忍不住要寻觅她,照顾她,呵护她。  

晴湖眼里一直噙着泪,鼻尖酸涩通红,庄纪将她拉到怀里拥着,话语绵柔,“这一世,有你我护着,她会是天地间最幸福的存在。月儿,你要信我。”  

“恩。”晴湖伏在庄纪怀里,还是忍不住哭了出来。她后悔没有一认出来就与她相认,如果当时说出来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火玉帝来了,你要见他吗?”庄纪抚摸着晴湖锦缎一样的发丝,听到她“唔”了一声。  

水竹居离前院还是有距离的,庄纪带着晴湖从天而降时,底下候着的不止火玉帝和皇后太子。  

今日赴宴的所有人都穿戴整齐,再一次来到了国师府。  

早间,是心怀不满,勉强赴宴,思虑重重。  

此刻,却是神情整肃,面怀敬畏,虔诚静候。  

庄纪揽着晴湖的细腰缓缓落地,然后自然地放开了她。  

“晴湖姑娘。”火玉帝没有再唤她小晴湖,因为今日种种筹谋安排都是晴湖所为,旁人不清楚,火玉帝却知道。  

不仅治好了他的怪疾,还兵不血刃消灭了两大潜藏的谋逆势力,如今他也能安心的治国理政。  

如此才貌俱佳的妙人,火玉帝叹了一口气,他原以为能为太子求娶,可现在庄纪站在晴湖身侧,那神圣高贵的气质一看就不是凡人,他不敢再肖想了。  

“晴湖姑娘,听闻国师闭关修炼,你也要离开。我不敢强留,只是有一个心愿,还望晴湖姑娘应允。”  

火玉帝如此恭敬,百官都吓了一跳,但是晴湖这出场方式确实震慑力强大,他们还是恭顺地听着。  

“陛下客气了,请讲。”晴湖微微点头,那张哭过的脸上此刻挂着淡笑。  

“云杭你过来。”  

火玉帝朝太子招手,但是太子有点怂,晴湖对他的态度更像是看后辈,更何况还有个神仙公子在,他怕挨揍。  

太子难得战战兢兢一回,皇后瞧着难掩笑意。确实如陛下所言,晴湖姑娘天姿国色,气度非凡,只是皇家没这个福分了。  

“晴湖姑娘,我这太子云杭今年二十有二,众皇子中资质最佳。不知能否得姑娘赏识,收他作为弟子,太子不日即将登基,晴湖姑娘便是帝师之尊。”  

火玉帝言毕,群臣大惊,但是都不敢言语。他们暗暗猜测今日之事与晴湖的关系,相互交换着了悟的眼神,默默地站得更恭敬了。  

“陛下抬爱,晴湖愧不敢当。太子确实聪慧大器,资质极佳,只是我眼下就要离开,遗憾不能担此重任。”  

晴湖出言拒绝,众人都没想到。国师府三姐妹,一国师、一帝师、一公主。  

这是何等尊荣,怎会拒绝?!  

“这个无妨,晴湖姑娘神仙妙人,自然不会久留一地。只愿你能应允,日后若得机缘,指点一二,也是太子与帝国的福分。”  

火玉帝干脆躬身抬手,行了一礼,皇后与众臣则全部下跪稽首。  

一时之间,整座国师府只有晴湖、庄纪和火玉帝站着。  

晴湖与庄纪交换一个眼神,庄纪笑得温柔,点了头。  

毕竟火玉杖首在这里,为日后考虑也可以应下。  

“陛下如此盛情,晴湖就不推辞了。”晴湖欲躬身行臣子之礼,却被火玉帝扶住,火玉帝感受到庄纪吃人的视线,瞬间收回了手。  

“晴湖姑娘在帝国与国师等同,无需向任何人行礼。”  

于是晴湖左手抚胸,行了一个抚胸礼,算是接受了太子之师的任命。  

“杭儿,快见过你晴湖老师。”  

火玉帝十分高兴,晴湖一人就足够他惦记,现在她身边还有一位神仙模样的公子,帝国的庇护又多了一重。  

太子倒也没有不情愿,他站起来再行跪拜大礼,恭恭敬敬地叩首:“弟子拜见老师!”  

“殿下无需多礼,请起来吧。”晴湖实在不喜欢这动辄行礼的朝堂诸事,她看向庄纪。  

庄纪的玉杖中飞出一枚玉珏,轻轻浮在晴湖身前。  

晴湖没想到庄纪这样热心,她微笑抬手,拿了玉珏递给太子道:“若遇急事,可用此玉珏唤我。”  

“是!多谢老师!”太子双手捧了,激动又兴奋,“弟子必谨遵老师教诲,不负国民,不辱师恩。”  

“好。若有机会,我会来看你。”  

晴湖看向火玉帝,“陛下,晴湖要告辞了。”  

“还请多多珍重。”  

晴湖点头,“谢陛下。”  

于是在众人的眼前,晴湖和庄纪倏忽消失不见。  

火玉帝扶起了皇后,帝国大喜,连贺十日!  

然而庄纪没有直接回宝室山,凤栖镇上空的云团中,柳城主从一个玉珠里摔出来。  

“庄纪…”晴湖无奈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