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阿瑞斯计划(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基金会乃至四大洲区开始将目光聚集在生化危机位面之时,现实中,黑光科技的官网上也在这一天公布了一个新的公告——  

黑光科技筹备了整整三年,投资五百亿美元的“阿瑞斯计划”即将开启。  

所谓的阿瑞斯,便是古希腊神话中战争之神的名字,属于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象征着力量和战争。  

而对应的星辰中,阿瑞斯对应着八大行星中的火星,因此“阿瑞斯计划”又称之为“火星科考殖民计划”,而计划内容则是:  

在两年内派遣人类登陆火星,建立火星科考站,并五年内于火星表面建立人类永久殖民地。  

至于黑光科技为什么是选择火星?  

太阳系内除了九大行星,还有一大批卫星存在,比如木星和土星上都有好几颗卫星环绕,而这些卫星中体积最大的甚至超出了某些九大行星的体积。  

就连环绕太阳系的柯伊伯带内,也有数颗矮行星隐没于黑暗之中。  

可是在这些星球中,要属最接近地球环境的,也唯有火星了。  

水星因为距离太阳过近,导致白天温度可达427度,夜晚则可达零下173℃,在这种强烈温差下,人类直接排除了在这里建造基地的可能。  

而金星则是除了月球外,距离最接近地球的星球,不过金星其实却和水星一样,是一颗地狱之星,它的大气压力强至少为地球的90倍,地表温度高达摄氏470℃,基本上没有地区、季节、昼夜的差别。  

至于木星和土星都是气态行星,更不用提,而木星的卫星木卫二也是温度过低,不利于人类繁衍。  

所有的备选中,只有火星的生存条件最为乐观,虽然它的直径只有地球一半,质量仅为地球的百分之十一,但是它的面积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的总和,表面重力则为月球的2.5倍、地球的五分之二。  

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但依然能制造温室效应,火星的平均温度大约为零下55℃,夏日白天则能接近地球的正常温度。  

在这么多苛刻的选择中,如果矮个子中拔高个的话,火星也的确是人类最为理想的殖民星球了。  

此时,一群关注黑光科技官网的人都第一时间刷到了这个公告。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同时也是第一个将人类带入“寿命逃逸时代”和“仿生改造时代”的公司,黑光科技获得了数以万计的拥趸,无数人对黑光科技几乎有着着魔般的信任,就好像当初的“果粉”一样。  

而且这种信任并非头脑发热,而是黑光科技用一个个颠覆世界的科技硬生生打出来的信誉。  

从衰老逆转治疗项目这种颠覆人类生老病死规律的划时代技术,到拯救上亿人的黑光疫苗,从上百种抗癌特效药,再到阿尔兹海默症特效药…黑光科技在生物医药领域几乎垄断了整个地球联邦!  

因此,许多科学家都喜欢盘踞在黑光科技的官网上,在这里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科研人员进行着交流和探讨,再加上黑光科技有意为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提供场地,将论坛打理的井井有条,最终导致黑光科技的论坛几乎成为了世界科学家交流的圣地。  

而黑光科技官网的主页上,一共有六大板块,分别为:  

生物制药版块、仿生医疗版块、服务安保版块、电子科技版块、矿产资源板块以及军工航天板块,六大板块分别以绿、白、灰、黄、黑、蓝六种颜色代替,让人一目了然。  

而此时,代表军工航天板块的界面上,出现了一枚大大的红色感叹号。  

在这个感叹号出现的瞬间,便有无数人迅速点了进去。  

顿时,一段只有五分钟左右的视频弹出,而视频上方则有一行黑体加粗的标题:  

阿瑞斯计划——火星科考殖民计划正式开启!  

随着视频开启,一艘船体是梭形、旁边两侧则有两座巨大的双喷口引擎的飞船出现在视频中,这艘飞船全身泛着银色的光辉,看上去就好像艺术品般美轮美奂。  

而它便是阿瑞斯计划中,用来负责将人类运送到火星的航天飞船——‘阿瑞斯号’了。  

可是这个画面只持续了一瞬,同时,一个低沉肃穆的男性声音缓缓传了出来:  

“人类从诞生至今,已经存在了上百万年,同时也畅想了上百万年。”  

“古时候,每当人类遥望星空时,总是会畅想星辰和月亮到底是什么,是神灵还是地貌,上面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于是,有了嫦娥奔月,有了牛郎织女,同时也有了无数的神话和传说…”  

随着那个声音娓娓道来,视频的画面也在一点点转变着,各种神话插画不断交应着,如同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对于外星的探索始于十六世纪,最初的观测手段只能用简略的望远镜进行观测,直至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人类才第一次登上了月球…”  

突然,视频中出现一名身穿中世纪贵族服装的男子,他在夜色中打磨着镜片,可是磨着磨着,他突然停手,然后缓缓将抬起头,同时将镜片对准了窗外的月亮,脸上露出迷醉的神色…  

随之而来的,是一阵低沉庄严的钢琴声,声音中蕴含着历史的沉重感,又像是在描绘一个起点。  

“人类每一次将足迹印入深空,都代表了一次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视频的画面一闪,变成了人类第一次火箭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