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救命之恩?(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给他添堵?  

百里轻鸿淡淡道:“有点事耽误了,拓跋梁醒了。”  

南宫御月并不觉得意外,拓跋梁什么时候醒不过是看君无欢和他的人什么时候高兴罢了,这个他早就知道了。  

“那又如何?”南宫御月问道。  

百里轻鸿道:“所以…我现在是奉命平乱。”  

南宫御月嗤笑一声,“所以,你想杀本座?”  

百里轻鸿并不说话,抽剑出鞘剑尖指向的却是拓跋。却是,拓跋罗起兵谋逆,拓跋自然不会置身事外。...  

事外。百里轻鸿此时剑指拓跋很合理。  

可笑的是,貊族人的内乱,却要一个天启人来平定。  

拓跋并没有笑,他也不觉得此时的情形有什么可笑的。不管怎么样,现在除了动手也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  

南宫御月对一边的傅冷打了个手势,两人后退了几步,南宫御月笑道:“百里公子和沈王的恩怨,本座就不插手了。本座还有事情要办,就不耽误两位了。百里公子,可不要让…陛下失望啊。”陛下两个字,说不尽的嘲讽。不知道拓跋梁这会儿到底知不知道百里轻鸿的心思了。至于这两个人,如果百里轻鸿连重伤未愈的拓跋都打不过,死了也是活该。  

南宫御月冷笑一声,带着人转身离开消失在了夜色中。  

院子里只剩下了一地的尸体和两个伫立着的人。  

拓跋盯着百里轻鸿打量了许久,方才道:“你当真不像百里家的人。”  

百里轻鸿不置可否,只是眼角还是急不可见的颤动了几下。好一会儿方才淡淡道:“你也不像拓跋氏的人。”拓跋氏的男人雄心勃勃,权欲极盛。即便是拓跋罗那样看起来温文尔雅更像是天启人的男人也同样难掩雄心壮志。相较起来,拓跋倒是跟拓跋兴业更像。虽然都是姓拓跋的,但拓跋兴业与拓跋家的血缘其实已经有些远了。  

两人都不再说话,拓跋手中长剑一挺毫不犹豫地朝着百里轻鸿刺了过去。百里轻鸿也没有客气,一抹剑光掠起铺天盖地的卷向拓跋。夜幕中,两个身形挺拔的男人在弥漫着血腥味的院子里缠斗起来。  

这么多年,他们之间仿佛有着血海深仇,但仔细想想国仇家恨似乎算不上,毕竟百里轻鸿已经抛弃了天启和百里家。拓跋也没有杀过百里轻鸿的父母妻儿。但即便是如此,他们依然是天生注定了的宿敌。彼此都心知肚明他们之间早晚必有一战。  

而这一战,就是今晚!  

如果是一年前,他们两人之间或许势均力敌。但是如今却不同,君无欢当初一枪洞穿了拓跋的肩骨。那样的伤,几乎没有痊愈的可能。更何况现在距离拓跋重伤还不到连个月,只怕连外伤都还未完全痊愈。如此一来,拓跋对上百里轻鸿就多少有些吃力了。  

今晚事情不少,百里轻鸿并没有时间在这里与拓跋纠缠。所以他选择的是速战速决。两人一交手百里轻鸿的攻势就如排山倒海而来,一开始两人还能打个旗鼓相当,越到后来拓跋渐渐地便有些难以为继了。  

百里轻鸿剑下毫不留情,决意要在今晚将拓跋斩于剑下。  

就在拓跋渐渐开始败退的时候,百里轻鸿眼底的杀意弥漫下手越发狠辣起来。  

“嗖!”  

一支羽箭从黑夜中朝着百里轻鸿射了过来。  

狼毒箭!  

只是听音,百里轻鸿就知道这件不简单。连忙收回了刺向拓跋的剑闪身避开,羽箭一件射空,那比寻常羽箭长了足足半尺也粗了许多的羽箭射到了地上,竟生生破开了地面的青石板,足可见这一箭的力道。  

百里轻鸿神色冰冷,又一剑想要收取拓跋的性命。  

“嗖嗖嗖!”三支羽箭从不同地方向射来,百里轻鸿侧身闪过了两支,同时提剑荡开了迎面而来的一支。羽箭与剑锋相撞的瞬间,百里轻鸿甚至感到握剑的手也被震得一疼。只是这片刻的功夫,拓跋已经飞身消失在了夜色中。  

那羽箭并没有继续射向百里轻鸿,百里轻鸿盯着拓跋消失的方向看了一会儿。方才轻哼一声飞身离开了这满是血腥的院子里。  

“多谢公主出手相救。”一处街边的小楼里,拓跋走上楼来看着坐在窗边形容消瘦憔悴的拓跋明珠道。  

拓跋明珠抬眼看了他一眼,苦笑一声道:“沈王现在,是在嘲笑我吧?”  

拓跋并不回答她的问题,反而问道:“公主为何要救我?”他与拓跋明珠并无交情,暗地里甚至可以说关系恶劣。  

拓跋明珠冷声道:“相救就救了。”  

拓跋皱眉,显然并不相信拓跋明珠的话。  

拓跋明珠望着拓跋,好一会儿方才幽幽道:“我真有些羡慕她。”  

“谁?”拓跋问道。  

“楚拂衣。”拓跋明珠沉声道。  

拓跋脸色一沉,显然并不愿意听到这个名字从拓跋明珠的口中叫出来。拓跋明珠笑道:“我知道沈王讨厌我…没关系,本宫今晚好歹也算救了沈王一命吧?”拓跋问道:“公主想要我做什么?”  

拓跋明珠道:“不用这样看着我,我当然不会让沈王为难的。作为报答我的救命之恩,我只有一个条件。”  

“公主说说看。”  

拓跋明珠眼底闪动着几分怨毒,盯着拓跋看了好一会儿方才道:“替我…杀了百里轻鸿。”  

拓跋并不意外,他虽然不爱管事但身在京城有些事情即便他不打听也会传入他耳中的。其中自然也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