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我要娶曲笙(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门,看似一体又全然独立着。  

太后的年纪并不大,如今也才五十出头。她是前任北晋王的大妃,如今北晋皇的伯父的继妻,也是明王的嫡母。北晋皇登基之后,封了她为太后。她便一直住在庆福宫中,除了偶尔有大事并不经常出门,与明王府的关系也并不如何亲密。但即便是如此,无论是明王还是北晋皇都不愿意得罪这位太后。因为她身后的家族以及先王的许多老臣都对这位太后十分敬重。  

北晋入关之前,当家主母的权利比现在更重,那时候北晋王的大王妃在北晋王不方便的时候几乎能当半个家。所以这位太后的能力是十分出众的,甚至北晋皇登基之后还曾经靠她稳定过局面。  

不过这两年,太后越发低调起来了。每日只在庆福宫享福,偶尔招宫中后妃或者族中后辈来说说话。当然,最让她看重疼爱的还是南宫御月这个血缘并不算亲密却是她亲手养大的孩子。  

“太后。”  

南宫御月走进殿中就看到太后正坐在主位上喝着热腾腾的羊奶茶,她下首却坐着好几个女眷还有嫔妃。南宫御月不由微微蹙眉,有些后悔踏入殿中了。  

可惜太后已经看到他了,含笑对他招手道:“弥月,快过来让我瞧瞧。”  

南宫御月只得走过去,目光淡淡的扫过坐在一边的女眷们。  

抬手仔细看了看他,皱眉,道:“你这孩子回来了也是轻易不肯进宫来我,这才几日怎么又瘦了?”  

南宫御月道:“没有。”  

“没有什么?”太后扬眉道。  

“没瘦。”  

太后看着他摇了摇头,道:“罢了,我不跟你说这些你都是个大人了,我也替你操心不了几天了。”  

“太后找我有什么事?没事我就…”南宫御月道。  

太后立刻打断了他的话,“当然有事,昨儿我才想起来,你都快要三十岁了。咱们貊族这个年纪,做祖父的都有了,你却连个媳妇都还没有。”  

“…”我离三十还差好几年。  

太后道:“今儿我特意请了这几位貊族贵女,你好好跟她们处处。”貊族人没有中原那些矫情玩意儿,既然是要成婚双方自然要先处处看了。除非是为了联姻,那自然是家里做主没办法。太后并没有联姻的打算,自然还是希望自己这个外甥孙能选一个满意的媳妇儿。  

“见过国师。”众女眷纷纷起身见礼。  

南宫御月目光森冷地扫过那些正一脸娇羞地看向自己的貊族贵女微微挑眉。  

这个,太丑。  

这个,太黑。  

这个,太胖。  

这个…一副娇滴滴的样子,你以为你是中原人么?画虎不成反类犬,丑!  

“我看完了。”南宫御月回头对太后道。太后满意地点头,这次总算不推三阻四的了,“这么快就看完了,你中意那位姑娘?”  

南宫御月道:“都不要。”  

“…”太后半晌无语,底下的几家贵女也很是尴尬。陪同前来的女眷连忙站起身来跟太后告辞,拉着自家姑娘赶紧走了。虽然说貊族人没中原人那么多的规矩,但是当面被人说看不上自家姑娘,还是有点过分啊。  

看着那些人识趣地走掉了,南宫御月心中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次就不跟她们计较好了。  

太后瞪着南宫御月半晌,才终于忍不住道:“弥月,你当真一个都看不上?”  

南宫御月道:“太后,是焉陀邑找你了么?”  

太后无奈地道:“他是你大哥。”  

南宫御月呵了一声,明显是不以为然,“那几个丫头都跟焉陀家有关系吧?”别人家联姻,是为了跟别的家族拉上关系扩大势力。焉陀家是为了用自家人绑住南宫御月。南宫御月虽然贵为国师,但是太不可控了。联姻更是想都不要想,谁知道用他联姻是真联姻还是得罪人?  

太后叹了口气,道:“你大哥这些年也不容易,我倒是不管你想娶哪家的丫头,但你总要娶了才算。你若是看不上那几个丫头,你告诉我你看上谁了,我去替你求亲便是。当初你阿娘将你托付给我…”  

“太后。”南宫御月不悦地道。  

太后没忍住拍了他一下,“叫姨奶奶。”  

南宫御月不说话,太后道:“你这孩子越长大越不乖了,难道我当年哪里教错了?”想到此处,太后还真有些担心,她没生过孩子自然也就没有养过孩子。唯一养了的就是眼前这个已经懂事了才到了自己跟前的孩子,这孩子小时候挺乖巧的,怎么越长大越是乖张呢?若真是被自己教坏了,怎么对得起将他托付给自己的外甥女?  

“算了。”太后揉了揉眉心道:“别的我不管你,但是你今年必须得给我成婚。不然…你手里那些东西就别想要了。”  

南宫御月眼神微变,要是被人敢跟他说这样的话,他早就一巴掌过去将人拍死了。但是说话的是从小将自己养大的太后,南宫御月还是觉得这一巴掌不拍比较好。算了,本座跟个老太婆计较什么?  

“娶妻,也不是不行。”南宫御月悠然道。  

“哦?”太后有些惊喜,“你看上哪家的姑娘了?快跟姨婆说说。”  

南宫御月毫无表情的脸上突然展开了一个真正的笑容。  

他道:“我要娶…曲笙。”  

楚凌正趴在大将军府后院的石桌折腾一盆花,不远处拓跋赞依然还在挥汗如雨的努力练功。楚凌慢条斯理地将花儿慢慢地修剪出一个好看地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