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章 举国投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楚上下,山河地势,天人一心,聚势于国印之上,万道归源,滚滚而来,兼并有无数大楚将士合力围攻。  

眼见这尊号称天下无敌的大德圣朝龙君,便要陨落于大楚王朝的疆域之中。  

然而就在真龙口中迸出一声之后,局势大变!  

这一声不是真言,不是法咒,只是号令!  

一令之下!  

大楚第一名将古山,碎了属于自己的大楚军令,朝着大楚皇帝劈出了一刀!  

大楚皇城禁卫统领陆合,斩了自己最得力的副将,朝着大楚皇帝,也劈出了一刀!  

除却这两位之外,大楚王朝各处,无论文臣、武将、士卒、百姓、皆有骤然暴起者,造就各地之乱象!  

大楚辉煌之势,刹那显现乱象!  

比之于整个大楚而言,叛乱者终究少数。  

古山在军中虽有极大威望,但数千万大军,数千位大将,也只他率千余名亲卫叛乱而已。  

禁卫军中,也只有大统领陆合叛变,携数十亲卫,斩杀身侧原先同为袍泽的精兵悍将。  

他们只在少数,谈不上让大楚根基分崩离析,但却让大楚之势,迸出裂痕。  

有了裂痕,便乱了阵脚。  

聚敛而来的大势,刹那溃散!  

国印崩开一缕裂缝!  

楚帝蓦然气机逆乱!  

古山的刀,陆合的刀。  

两者皆是仙神之境。  

然而对整个浩大王朝而言,这两把刀不至于斩碎这座王朝。  

偏偏在聚敛大势之时,这两把刀,乱了阵脚!  

“古山!你敢!”  

有一位将领,持刀往前。  

却在眨眼功夫之间,被古山一刀劈落了下来,尸分两半,鲜血淋漓。  

周边无数将士,都以无法置信的目光,看向这位大楚第一名将,眼神之中充斥的是震惊与错愕。  

军心溃散,人心纷乱。  

“你…”  

楚帝目光扫过陆合的方向,旋即看向古山,低沉道:“你也是龙卫?”  

古山没有多言,只一刀朝楚帝斩去。  

刀锋锐利,仿佛分割天地。  

“找死!”  

楚帝反手压了过去。  

他的眼神,充满了杀机。  

他对陆合早有怀疑。  

尽管后来陆合的嫌疑被洗清了。  

但他素来多疑,正是因此,哪怕陆合嫌疑被洗清,但曾经有过嫌疑的陆合,终究难以尽得他的信任…反倒是这位大楚名将古山,从未与大德圣朝有过牵扯,未曾让他心中起疑。  

可是未有料到,这位他极为信任的大楚将领,竟然也是庄冥手下龙卫!  

轰然一声!  

真龙脱困!  

在数千万将士惊愕的刹那,在大楚运势受阻的片刻,它摇头摆尾,挣脱了压制,破除了束缚,扫向了围攻它的无数将士。  

便见真龙摆尾,扫灭八方,无数铁甲变成废渣,内中便是一滩血肉…无数的铁甲,无数的血肉,变成尸山血海,黑山红海。  

“事已至此,还想逞威?”  

真龙探爪,将大楚王朝国印,直接擒拿在手,另一爪则朝着楚帝而去。  

在此时此刻,大楚动乱之际,真龙反败为胜,反制大楚!  

在这刹那之间,就如同整个大楚王朝的运势,都被大德圣朝压制了下来。  

天地一片昏暗,人心浮动,惊惶莫名。  

大楚各地,风云雷动,山摇地动,暴雨倾盆,洪流滚滚!  

陆合再出一刀,扫灭千余将士。  

他神色漠然,眉宇一扬,看向朝着自身围攻而来众多将士。  

“你等都曾是我麾下将士,若就此退去,还有生机,如若不然…”  

他长刀一扫,杀机凛凛。  

此时有万余禁卫,将他围拢在中间。  

不断还有禁卫,朝着他围拢而来。  

哪怕是铸鼎仙神,此时此刻,陆合似乎也难逃劫数。  

而他仿佛也对生死并无畏惧。  

潜伏大楚王朝多年,终于尽了最后的作用。  

如今搅乱了大楚的运势,真龙得以脱困,大局已定,大楚必败,他的生死,已无关紧要。  

陷于万军之中,只见他神色如旧,长刀横扫!  

古山眸光闪烁,看着朝自身杀来的昔日袍泽,并无半点犹豫。  

“古山!陛下待你何等厚恩,你竟敢投敌叛变?”  

“蠢材!”  

古山的刀,锋锐万分,他身陷重围,也伤痕累累。  

但他神色依然坚定,与陆合一般无二。  

他们潜入大楚多年,已经尽了最后的作用,接下来生死无关紧要。  

但见这位大楚名将,昂然说道:“本座自祖辈以来,便流淌着龙族的血脉,怎算得投敌?”  

南境。  

“杀!”  

刘越轩下了军令,以楚江为首,率镇南军,长驱直入。  

有阻挡者,尽数斩之!  

一路杀到大楚京城!  

在大楚运势崩溃,人心浮动,大军动乱之际,大德圣朝的镇南军,已经推了过去。  

被誉为天荒神王的巨兽,不知为何,摒弃了过往的骄傲,以更加凶狂的姿态,碾压了过去。  

聚圣山。  

“当年埋下的种子,今日终于派上用场。”  

高师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下,长舒一口气。  

龙君安然无恙,就是大德圣朝最大的底气。  

如今一切,便可依照原先的计划,继续推进。  

皇宫大殿。  

永恒公主稍有讶异,轻声道:“原来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