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古老神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诸天万界。  

白元界。  

天地变色。  

虚空震荡。  

忽有苍穹裂开。  

一道光芒,从天而降。  

各方震荡,八方宗门,无不悸动。  

后有善于推演者,以自毁道行为代价,推演天机,得获一丝明悟。  

“有真仙下界!”  

六万年间,仙神绝迹。  

在这方天地之间,也有修行至真玄九印的巅峰大修士。  

他们知晓,六万年间,无人可以成仙,是因为天门封闭。  

而六万年间,没有任何修行人,可以打破天门的封禁。  

这应是天界的大能,封禁了天门。  

而天界是怎样的情况,没有人知晓!  

六万年间,没有人霞举飞升,也没有仙神下界而来。  

茫茫岁月,许多修行人,甚至怀疑大道的修行,是否本就是绝路?  

所谓天门,是否本就是大道的尽头?  

仙神的传说,天界的传说,是否是遥远的时代中,修行的前贤们,在无法更进一步时,在绝望中,所想象出来的?  

古籍的记载,是真是假?  

是确有其事,还是杜撰而成?  

是上古先辈记录下来,还是自欺欺人?  

直到三十年前,有一道身影,破开了天门。  

天界究竟如何,依然无从得知。  

但真玄九印,已经不再是尽头。  

尽管在这三十年间,这方天地,亿万里疆域,各方宗门,无数修行人,许多真玄九印的巅峰大修士,都没有能够铸鼎功成,都没有霞举飞升,但至少他们已经明晰了前路,确认了古籍中的记载。  

仙神确实存在。  

天界也确实存在。  

而今,有仙神下界!  

“在古籍当中,能够下界而来的,也是仙神之中的强者。”  

“铸鼎的仙神,破碎虚空,下界而来,也须经历极大的危险。”  

“只是天界是何等存在?我等凡俗下界,如同红尘俗世,浊气不堪,为何有真仙下界?”  

“莫非此界出现了什么变故?”  

各方强者,战战兢兢,均有难言的复杂之感。  

有仙神下界,自然是极为值得庆贺的事情。  

但是仙神何故下界?  

这是一尊谪仙?  

谪仙至此,所为何故?  

有人惊惧。  

也有人欢喜。  

这或许是危险。  

但也极有可能是机缘。  

尤其是世间修行人,更有寻找仙家,跟随修行的想法。  

茫茫大荒之中。  

但见一人,身着白袍,神色温和。  

他有一种飘然之气。  

他似乎不属于这方天地。  

他的气息,恍惚似凌驾于这方天地之上。  

周身虚空动荡,隐有破碎之感。  

只有他收敛气息,才保持虚空不灭。  

“嗯?”  

温离微微皱眉,看向手中的龙鳞。  

龙鳞闪烁,光芒时隐时现。  

这是十三的龙鳞。  

而十三乃是太古苍龙的血脉,乃是纯正的真龙一族,而今修成天龙,龙鳞便是至宝。  

这方天地,有着与龙族血脉产生联系的东西?  

是龙?是人?还是物?  

“当年虚空破碎,老六和十三,被卷入虚空当中,一并到此的,还有那些具有龙族血脉的龙卫?”  

“十三说过,这些龙卫,与他同时被卷入虚空当中,后来均已在为他探路的过程中,陨落在虚空之内,唯独老六,在聚圣山时,为了营救他才被卷入虚空,晚了一步,所以不曾与他们同在一片虚空。”  

“是这些龙卫有幸存者?还是他们的尸首残躯?”  

“又或者是上古时代,其他龙族的复苏?”  

“老六会不会身处于这方天地当中?”  

温离目光稍凝。  

他也知晓,此番进入虚空当中,寻找老六,希望渺茫到了极点。  

在茫茫虚空,搜寻无穷世界,想要找到老六所在的一方天界,便如大海捞针。  

而就算真的寻到了那一界,想要在亿万里疆域当中,寻到老六,也是大海捞针。  

但是有些事情,就算希望渺茫,也须得去寻。  

否则,本心必然蒙尘。  

而在此界极北之地。  

天寒地冻,冰霜万里。  

茫茫大海,忽然有眸光在海面下,若隐若现。  

那眸光极为幽暗森冷。  

那头颅似乎极为庞大。  

那像是一头异兽,仅一个头颅若隐若现的虚影,便如同一座山岳般。  

“神王开始有了苏醒的迹象。”  

“而今天界便来了仙神?”  

“不是说天界也是一样,大劫之下,仙神沉眠,众生无法修行至铸鼎境界么?”  

“古老的仙神,应当也被天门碎片所局限。”  

“铸鼎的仙神,如何能够从容越过虚空乱流,如何能够在茫茫虚空中,寻到这一界?”  

这异兽这般念着,它不相信这是巧合。  

茫茫诸天,也不会有这样的巧合。  

只能是天界派遣了仙神下来。  

是神王一方的仙神?  

还是另一方的仙神?  

上古时代的阵营,就算是神王,似乎都并不清晰。  

就连神王自身,也不知道自身站在了哪一方的位置。  

自家神王,不知大劫从何处而起,只在洞府之时,察觉圣宫天王这尊大神通者陨落,天崩地裂,在震撼之余,忽然便遭受了袭击。  

在上古大劫之时,偷袭自家神王的,便是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