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重大突破(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极不利于集权。北魏末年和北齐时期,州郡僚佐大多由吏部铨授,但州郡长官自署僚佐的制度并未废除。到了高祖文皇帝,则把州郡僚佐的任命权完全收归吏部,九品以上地方官均由朝廷任命,吏部考核。同时规定县佐必须回避本郡,任期三年,不得连任。这样就加强了中枢对地方的控制。  

在这基础上,杨广对御史台进行了大改,在御史台这个机构,增设司隶、谒者二台,以肘制御史台,合称为御史三台,御史台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司隶台职掌巡察京畿内外,掌巡察京畿以外的全国郡县,其职责是“激浊扬清”,若遇贪黩的官员则停止其职,抓其回京受审,有功则上报其事迹,加以旌勉。  

谒者台的职责也是奉诏出使、慰抚劳问,并持节察按,遇有冤狱则受而奏之,更多是监督司隶台受理的案件,凡有所惑,上报御史台,御史台接到案子,便召集谒者台、司隶台的办案人员来对质,若争执不下,则交给刑部来断。  

如是一来,御史台这个执法问题出现了三台分立的情况,避免了御史台大权独揽,干隐藏包庇、排除异己的不法之事。  

最初,谒者台、司隶台官员是常驻各地,但杨广发现这伙人也不可靠,常驻不久就跟地方官员打成一片,在地方上联合作案,并欺上瞒下,于是将这些官员一律召回,不许他们与地方官员接触,将常驻明查改成临时暗访、巡察团队也由自募改成临时组建。  

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杨侗也继承了下来,所以刘燕客的团队也是临时拼凑,虽然也有自己的随从,可他的副手也有自己的团队。  

他虽被人抓了把柄,使案情迟迟没有浮出水面,但别人却把柄被人抓住,照常按照事先分派,各行其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