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大将之饬(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伏,野草绵密的旷野里,两支骑兵上演了疯狂的一追一逃。  

农·准保衔尾狂追一阵子,却见隋军骑术精湛,马力充沛不减,在对方马力耗尽之前他们根本就撵不上。于是他将军队一分为二,一部继续追击,一部绕到侧翼,准备对隋军来一个前后包抄。  

由于隋军起早,远远就和吐蕃军拉开了距离,即便是队伍最后一排骑兵,距离最前列的吐蕃骑兵也在七十步以上,远远超吐蕃弓箭的射程二十步之多,而吐蕃没有稳定身子的高桥马鞍、双边马镫,想要放箭只能放缓马速,而一疾一缓之间,进一步拉远双方距离,深明此理的吐蕃军除了少数自恃臂力过人、骑术好的人不忿乱射之外,大多数吐蕃骑兵只是闷头追赶,什么都做不了。  

如同作弊一般的隋军却没有这么多的顾虑,他们在奔腾途中可以放开双手填装弩箭,还能回首瞄准放箭,时不时回首一箭的射中敌军战马,在追击中不断的消耗敌军有生之力。  

隋军这调戏一般的做法,无疑是将吐蕃军激怒了,便是努力保持冷静的农·准保也受不了了;他知道这是一支孤立无援的隋军,而且这里四野开阔,没有藏兵的地方,索性拼命的打马追击,誓要将这支可恶的隋军歼灭于此。  

而这,也是马骅、王雄诞、程处默为首的隋军之所愿,只因他们为吐蕃准备了一个非常好的墓场。  

“目的地快到了,大伙准备。”马骅原本一马当先,此刻却放缓了马速,转头吩咐紧随左右的亲兵。  

亲兵们二话不说,各自从背后旗壶抽出一面红色小旗,扭身奋力挥舞。随即各级将领纷纷抽旗呼应,同时提醒左右士兵做好准备。不到盏茶功夫,所有隋军士兵已经做好全力发射的准备。  

实际上,用角号传令是最便捷的手段,但是为了避免吐蕃军警觉,是以用上了相对迟缓的旗号发令。  

“轰隆隆!”  

铁蹄叩击大地,隋军将士冲上了一座低矮的山丘,当最后一骑消失片刻之后,潮水般的吐蕃骑兵狂涌而至。  

而致命的打击,就在此刻骤然降临。  

“咻、咻、咻…”  

箭如暴雨,啸声如泣;吐蕃兵阵血花绽放,一片人仰马翻。  

吐蕃士兵愤怒如狂,本以为隋军箭矢倾尽,所以大家以密集的阵容争先恐后的追上山丘,然而对方却以更甚当初的箭雨倾泄而来,仅止刹那间,又有接近五百多人中箭落马,尽数被战马践踏而死。  

正当他们攻上山丘,想要以狂暴箭雨“回报”时,眼前的情景却让吐蕃军全部傻了眼。  

农·准保恨得差点咬碎牙,隋军实在太奸诈了,他们竟然冲进了一片戈壁滩。  

“统统收弓拔刀,给我冲进去,将这些可恶的无耻之徒砍死!”农·准保第一个拔出长刀,跃马下岗,身后响起一连串战刀出鞘之声。  

但是当他们咆哮着冲进戈壁滩时,隋军早已远飏,只留下吐蕃军暴跳如雷的怒骂。不过很快,他们的怒吼变成兴奋地大呼。只因另一队骑兵正快速接近,成功的拦截住隋军的去路。  

马骅勒马一偏,在面方吐蕃兵到来之前,率领士兵拐向了东部,向一座高达百丈的山丘奔去。  

农·准保欣喜若狂,哈哈大笑道:“面前乱石纵横、尖石遍布,他们已经走投无路了,全军压上屠尽隋军!”  

“杀!”  

“杀!”  

已经被吊出冲天火气的吐蕃兵啸声震天,两支军队蹄声如雷,朝着隋军继续追去。  

此座山丘是座石山,山势十分平缓,但山道多碎石,对马蹄损害十分严重,所以吐蕃士兵见隋军士兵策马上山,无不喜出望外,只等一会看笑话。  

然而他们期待的隋军骑兵因马蹄碎裂而纷纷坠马的场面并未出现,除了有几匹马蹄踩入乱石缝隙折了蹄,主力之军安然无恙。  

直到隋军尽数驰至半山腰,然后纷纷停下来转身放箭,连续不断的箭矢又射倒百余名吐蕃士兵,吐蕃士兵这才从惊愕中醒悟过来,纷纷暴怒反击。  

而这时,他们又发现一个十分可怜可悲的现实:因为隋军士兵占据地利之便,无形中提升了弓箭的威力,居高临下的放箭,使弩箭射程足以延伸至一百二十多步,而他们自己的弓箭仰攻之后连五十步都不到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冲上去靠近射击,或是打白刃战。  

但农·准保头疼的是他们不能步行进攻,否则被上面的隋军一箭一箭的收拾干净。所以只能策马冲锋,迅速拉近距离。可是这样的乱石岗,只要战马踩上去,蹄子铁定得废…不过再心疼战马,也知眼下最重要的是将这隋军这支偏师歼灭,否则他们还会无休无止的骚扰大军。  

孰重孰轻,不言而喻。  

农·准保当机立断,下令道:“全军将士,给我冲上去,他们的马也支撑不了多久,大不了和他们步战,我们人多,照样能赢。”  

“杀。”  

“杀。”  

在农·准保严令之下,吐蕃士兵打马登山。但是经过长达一个多时辰的追逐,又跑了一片戈壁滩,没有马蹄铁的吐蕃战马马蹄磨损十分严重,如今强行登上碎石遍地、棱角尖锐的乱石山岗。任是吐蕃士兵再小心,磨损严重的马蹄也承受不了锐利碎石戳刺切割,不时可见战马倏然跪倒,漫长的山丘布满了一片片血印。  

每个草原骑兵都是爱马之人,尤其视自己坐骑如同伙伴一般。眼睁睁看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