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刘桃核?(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500章刘桃核?  

邮城。  

天色微微亮,狭小的悲院门口,便已经排成了长队。  

在这里排队的人,大多都是些老弱病残,有孩童,有年长者,有缺少肢体的残障人士,当下已经有了百余人,正在门口等待着。  

悲院,也就是后来唐朝的‘悲田院」,当初魏孝文皇帝的时候,下令将首都的贫病老者安置,备有药物,给以衣食。而后南朝的皇帝萧衍下令,设立「孤独园’,用以收容没有子嗣的老人以及没有父母的孩童,还有那些残障人土,给与其福利待遇。  

到北齐时期,南北的不同政策彼此结合,理论上有了这套安置老弱病残,免费用药的体系,嗯,具体执行还是得看人。  

到了汉国,则是在继承了多方的救济政策之后,设立了以收容,安置,用药,补贴为一体的悲院。  

主要职能包括抚养孤儿,老弱,同时为最贫苦的百姓们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历朝历代都有类似的机构,汉国算是继承并发扬,这套体系看起来极大,极有感染力,可实际上,能起到的作用不会如想象之中的那么大。  

首先,战乱之后没有那么多的老弱..:.没有人照顾的老弱大概率活不到现在。  

另外,地方上还有个宗族体系,除非是亲戚宗族都死完了,不然孤寡的老幼不可能沦落到要庙堂来安置的地步。  

越是战乱,民间的凝聚力就越是强悍,不强悍的大概早就被吃掉了,当然,情况达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那就得另算,当下的民间情况是虽然贫苦,但是还达不到摧毁一切道德伦理的地步,朝廷需要承担的其实不算多。  

邺城在一年的时日里,只安置了不到四千人的老弱病残,承担不算太大,主要还是在治疗方面的支出会大一些。  

但是,想要得到悲院的药,也没那么容易,至少需要官府证实家境情况确实无力维持,而后才能进行。  

尽管朝中的重臣们都想尽可能的增设福利,但是国家新立,外敌当前,财政条件并不允许。  

今日的悲院,诸吏们如临大敌,笔直的站在了两侧。  

在正门的位置上,坐着一个年迈的老人。  

老人穿着朴素的衣裳,脸上满是慈祥与和气。  

一个瘦弱的男人走进了正门,低声说出了自己的目的,是想要拿些药,他拿出了里中的凭证。  

坐在这里的老人点点头,让他坐在自己身边,而后为他把脉诊断。  

老人把脉了许久,这才又打量着男人许久。  

「你这病,不需药材。」  

「你回去之后,以冰一块置于腹中.....你先等等。」  

老人想起了什么,看向了一旁的奴仆,「去府内拿块窖冰,送给此人。」  

小吏称是。  

男人再三拜谢,而后前往外头等待。  

有百姓陆陆续续的进来,只有少数是希望能得到安置的,大多都是来求药看病的。  

这老头就坐在大堂内,足足忙碌了一整天,也破例的多送了些药材出去。  

可周围的众人,却没有一个敢多说的。  

如此忙到了下午,老人终于缓缓站起身来,活动了下身体。  

众人赶忙低头后退,此处悲院的医者小心翼翼的走上前,「崔公,看您诊断医治,实在是受益极多...」  

「勿要吹捧了。」  

崔季舒笑着挥手。  

「国内名医许多,我这算是什么呢?」  

「我今日前来,不是为了炫耀这不值一提的医术,我是听说了些事情。」  

崔季舒眯起了双眼,问道:「城内有人说:悲田院,怜富犬,医官坊,弃民场....」  

站在崔季舒面前的这些小吏们吓得直哆嗦,那医者更是慌乱的解释道:「崔公,吾等绝不敢有欺辱百姓的行为,我们向来是秉公做事,我们..::」  

「不必解释了。」  

「当下只是有些传闻,没找出什么实证,别等到查出了什么才知道后悔。」  

「朝廷设立悲院,是怜怀百姓,安置孤寡,救治屏弱,此仁政也..::.勿要使仁政变成苛政,知道吗?就在昨日,平城悲院主被杀了,他倒卖库藏的药品,贪墨了安置百姓所用的钱财.:::.甚至还敢跟上门的人索要钱财,当真是穷疯了。」  

「刺史将事告知朝廷,陛下大怒,已下令彻查,有牵连的,估计一个都逃不掉。」  

「邮城的悲院政绩向来不错,我们可是在陛下面前拿出来邀过功的,做事之前可要好好想想,天子脚下,要是真惹出了点什么事,死的可不只是你们啊。」  

崔季舒笑呵呵的说着,这些人却是满头大汗,再三保证自己绝对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  

崔季舒坐上了马车,离开了此处。  

崔季舒比较喜欢医学,也喜欢给别人看病,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他都不会嫌弃。  

过去也曾来这边转过,在医官坊也待过。  

离开这里之后,崔季舒没有急着回府,却是前往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官署。  

太医署。  

太医署隶属于太常,有太医令,太医博士以及太医助教等等,职权已经不只是单纯的给皇帝看病,演变成了对全国意料负责的大官,而给皇帝看病的职位则是从太医令转变成了尚药局,设御医,属门下。  

就此太医跟御医分开,一个只是给皇帝看病,一个则是掌管着地方的医工长。  

这个医工长,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