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还要藏?(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山阳郡。  

「杀!!」  

城池之外,汉军旗帜迎风而飘荡,战马迈开了步伐,发动冲锋。  

大量的溃兵们丢盔弃甲,哭豪着往城门的方向冲来。  

「快开城门!」  

「开城门啊!!」  

有将领率先逃到了城下,朝着城墙高呼了起来。  

远处的汉军骑士越来越多,皆披着甲,一路追杀,士卒们发现跑不过对方,  

纷纷跪下来请降,骑士们艰难的收了刀,没有再去杀人。  

汉国的军法极为严格,便是立下过大功勋的将军们,若是违背军法,也有着被处置乃至被处死的风险,寻常士卒是不太敢去触碰的,汉国不杀降。  

这个规矩从刘桃子刚刚起兵时设立,一直持续到现在,成效巨大。  

汉军在战场上很少遇到那种上下一心来死扛的敌人,哪怕是如宇文宪这样的人,身边的将士们也有许多投降的,就是因为不必担心投降了会被杀,这极大的瓦解了敌人的士气。  

朝廷也正式将这样的作法纳入进了军法之中,甚至还有其余的补充,例如禁正军队在行军过程中的劫掠行为,屠杀行为等等。  

城外的士卒们一个接着一个的投降,骑士们越来越近。  

城门口的将领都几乎要疯了,他抬头看向城墙,大声嘶吼着,让他们赶快开城门。  

只可惜,直到汉军骑士冲杀到了他身边的时候,城门依旧是紧闭的。  

甚至城墙上都没有进行反击,箭矢都没有射下来一根。  

将领收起了怒火,跳下马来,跪在地上请降。  

城墙上传出议论声,片刻之后,官员带着城内众人出来投降....,  

姚雄骑着高头大马,在诸多骑士们的簇拥下,一路来到了城门口。  

当地的官员是个南人,看到姚雄,心里多少有些惧怕,犹如受惊的飞鸟。  

「勿要惧怕,我们不杀降,既归顺天命,便不会有事.....只是要请你们在城外居住一段时日,后续有人到达之后,会与你们对接。」  

「唯!!」  

众人低头称是,姚雄才吩附士卒们看好这些投降的官员们,自己则是进了城。  

姚雄的脸上满是得意。  

不只是他,就是他身边的那些将领们,此刻也都是面带笑容,低声议论起来「将军,我们只用了八天就夺下了整个山阳郡!敌人着实没有什么抵抗的想法,我看,倒不如直接攻向秦郡,而后号令其余各地投降!」  

「混账!」  

姚雄收起了笑容,严肃的看向他们。  

「我们多是骑兵,当下的挺进速度就已经很快了,若是不管别的,直奔秦郡,那敌人断我们身后粮路,你要如何?」  

「就地而食啊!」  

姚雄挥了下马鞭,身边几个军官急忙避开,姚雄正色道:「我可说好了!朝廷有令,收复两淮,绝不能沿路劫掠!那黄法戳都知道与民无犯,我们若是一路抢过去,岂不是还不如陈兵吗?!」  

「都给我小心些,谁要是敢坏军纪,坏我大事,我可是不留情!」  

「唯!!」  

众人纷纷称是。  

姚雄领着众人进了官署,汉军掌控了整个城池,而后就开始在当地进行休整。  

高延宗跟姚雄几乎是同时得到了混乱的消息,而后奉王琳的命令出兵攻打。  

高,姚二人是没有资格自己出兵的,只有得到王琳的允许才能出击,高延宗是直接一路飞奔,哪里人多往哪里去,以消灭敌人的主要兵力为自的,至于姚雄,则是夺取重要城池,而后收复全郡,再让后续军队跟上来,慢慢推进。  

两人的风格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姚雄是越来越有当初暴显的风范了,暴显作战很稳当,颇为谨慎,没有太大的功劳,可经历极其显赫,称得上是不败将军。  

就在姚雄整顿兵马,准备继续往南进攻的时候,斥候却匆匆来报,称有大军出现在了远处官道上。  

姚雄沉思之后,并没有急着外出袭击,分出一部兵马在城外设营,与城池形成椅角之势,迎战到来的这股兵马。  

如今的江北颇为混乱,很难判断对方是什么人。  

江北当下分成了许多势力,有起兵投汉的,有起兵为老黄的,有支持陈国朝廷的,有朝廷来平叛的,有正在观望的。  

姚雄还是希望能先看清楚对手属于哪一方阵营,而后再进行决策。  

那股大军很快就来到了城池之外,当他们发现城池易旗之后,迅速出现了骚动,姚雄一直都站在城墙上,盯着远处的敌人,眯着双眼。  

片刻之后,就有人冲向了城墙。  

在射程附近停了下来,大声告知了自己的身份。  

「败军之将任忠在此!!」  

「不知是汉国的哪位将军?!」  

听到这个名字,姚雄一愣,而后大喜过望,他赶忙令人找来了几个俘获的军官,确定了对方的身份之后,这才令人回话:「镇东将军姚雄在此!!」  

任忠听闻,急忙下了马,叫上了几个亲信,就往城门方向走。  

他身边的亲信们多少有些迟疑,任忠却骂道:「事情到了这种地步,还担心什么呢?当下的局势,待在大军的后方就可以保全性命吗?」  

亲信们不敢再多说,姚雄也很干脆,令人开了门,亲自下去迎接。  

任忠长得颇为凶悍,一点都不像是南人。  

事实上,这位是汝阴(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