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轻窕侯(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在忙碌了许久之后,宇文赞等人匆匆离去。  

当下虽已灭周,但是最后的收尾工作还在继续,因此刘桃子没有急着进行封赏。  

朝议结束,众人各自离开,却有两个人跟上了刘桃子,一同走向了后院。  

一人是高长恭,一人是郑道谦。  

祖斑自然也是一直跟随着的。  

一行人回到了后院,刘桃子让他们都坐下来。  

他先是看向了郑道谦,眼里都带着些敬重。  

「郑公立下大功,实令人敬佩。」  

刘桃子说的颇为诚恳,郑道谦却赶忙谦让,「此战能胜,因陛下仁德,因将土用命,我所做的,乃小道耳,实在不值一提。」  

祖斑哈哈大笑,「非也,非也,自郑公往周以来,我们事事都能先知,每次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就这一次,若不是郑公告知,只怕宇文赞便要跑了出去,  

徒增许多麻烦。」  

「况且,郑公确实不易啊,这么多年了...:  

连高长恭都说道:「若非郑公,我是不能生擒宇文的。」  

郑道谦一时间都不知该说什么。  

他这些年里的经历,着实算不上轻松,杨坚这个人本来就聪慧,郑道谦一直都表现出一副反刘桃子的模样来,甚至很多时候不得不做出一些出卖刘汉利益的事情,正确的上书上奏,可这些都是为了能在最关键的时候发挥作用。  

到了如今,这苦日子终于是结束了。  

郑道谦心里却还是有些担心。  

「陛下,先前为了获得贼人信任,不得已做了些...  

「无碍,我都知道,郑公,朕许你休假三日,先回去好好休息吧,勿要担心那些事情。」  

刘桃子安抚了几句,郑道谦终于松懈了下来,行了礼,而后告辞离开了。  

看着远去的郑道谦,祖斑抚摸着胡须,「想来他也能好好的休息上三天了。」  

高长恭看向他,「莫非祖公也想要休息几日?」  

「哈哈哈,还不到时候呢。  

祖斑赶忙看向了刘桃子,「陛下,各路军队可以依次撤退了。」  

「先减少粮食消耗。」  

「这关中跟巴蜀,都已经被打成了废墟,我认为应当先免三年,安定人心。  

「这州郡之划分...:」  

祖斑很是熟练的从怀里拿出了一份舆图来,祖斑这份舆图,很久很久之前就准备好了,当初攻进长安,拿到准确的舆图之后就开始准备了。  

祖斑不只是提前做好了对巴蜀等地的区域划分,他连陈国的都做好了,当初决定辅佐刘桃子起兵的时候,他就开始尝试着划分天下州郡。  

这份舆图被放在三人面前,高长恭看了几眼,只觉得有些异。  

「祖公以往都是粗分,不喜欢多分州郡,今日怎么.....  

祖斑这份舆图,一改过去的风格,对州郡划分的较为细,光是关中地区,他就分出了四个州,而在巴蜀这里,则文是分了六个州,加上甘,凉,那就是十二个州了。  

大汉过去二十一州,加上这十二个,州数量就达到了三十三个。  

祖斑眯起了双眼,「河北河南都是我们的腹地,距离邺城近,只是这关中巴蜀,脱离我们已经很久了,故而,这边应当细分。」  

「况且,关中与巴蜀,道路难行,政令难通,若是不细分,会导致效率低下,对往后的治理不利。」  

虽说战争打赢了,天下大一统的曙光都已经出现了。  

但是他们接手的是个烂摊子。  

攻占重要,但是治理更加重要,若是接下来不能稳定民生,安抚好当地,那新收复的土地就会不断的损耗汉国本身的国力,非但不能增强,可能还会带来巨大的破坏。  

祖斑沉吟了许久,而后看向了刘桃子,头一次,他竟有些迟疑。  

刘桃子和高长恭都能看到祖挺正在思索,两人都没有开口打扰他。  

祖斑就这么沉思了许久,忽开口说道:「陛下,这刺史的人选倒是好说,可以提拔有政绩,名声出色的太守或者官员来担任,还可以提拔一些过去周国的贤人,但是,是不是还该设立两处行台?」  

「行台?」  

「以两地的情况,分设关中道行台,巴蜀道行台,而后派遣两位德高望重之贤,担任行台尚书令,全权负责,治下诸事,可自行决策,如此增加效率,因地制宜。」  

祖斑缓缓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高长恭对这些不是很懂,故而选择沉默。  

刘桃子问道:「有用吗?」  

「短期内有用,但是之后必须得撤掉。」  

「若是有用,就如你所说的来。」  

对于如何收拾当下的烂摊子,祖斑其实也拿不出太新奇独特的办法,打仗能出奇策,但是治理就只能老老实实,一步一步的来了。  

便是有些地方具有特殊性,那也是差不多的方式,编户籍,授耕地,减税赋,清理盗贼,让地方慢慢自我恢复。  

这次的大战,将北方都弄得够呛,想要再以举国之力安抚这些地方,那也不太可能。  

这第一年,就只能是先安排好官员,而后苟,等到北方恢复,再慢慢对这边进行扶持,而后提升整体国力。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的官员选择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事情。  

一次性扩张太大,储备官员都有些不够用。  

按着祖斑的提议,汉国开始调整战略,从进攻转入防守,最好能和平发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