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比不过(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长安。  

一辆马车停靠在了一处奢华的府邸门口。  

官员从马车上走下来,看向了远处。  

有几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一路跑到官员的身边,满头大汗。  

官员抬头看向了面前的这处府邸,眼里带着些纠结,而后说道:「就先在此处等着,稍后我会派人让你们进来。」  

这几个男人急忙点头,再三拜谢,  

官员清了清嗓子,示意两个随从前去敲门。  

片刻之后,大门缓缓被打开,一个年轻的奴仆开了门,上下打量着面前的官员。  

汉国当下五颜六色的官员服装,所效仿的乃是伪周。  

伪周以不同颜色的衣裳来区别官员的身份。  

就比如此刻站在门口的这位官员,所穿的就是六命之服。  

北周不只是在称号上效仿周天子,在官职也是如此,他们非常的复古,设立了六官,也就是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  

同时,他们这里的官衔不是以品而论,是以命而论。  

九品官就是一命之官,一品则是九命之官。  

这位官员从怀里掏出了名刺,递给了奴仆。  

「我是长安令...:」  

官员的话都没说完,那奴仆直接将名刺还给了对方,「我家主公不见客!」  

说完,他就重重的关上了门。  

长安令呆愣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不悦,这长安令,可跟其他地方的县令不一样......而后再次令人叩门。  

开门的还是那位奴仆。  

奴仆的脸上满是恼怒,「你这人是听不懂话?」  

「我有要事来拜见卫国公,有人状告卫国公,我是为了这件事而来的,请进去禀告卫国公!!」  

官员的态度较为坚决,奴仆迟疑了一下,方才转身进了府。  

长安令便站在此处等待了起来。  

不知等了多久,门再次被推开,那奴仆示意长安令跟着自己进去。  

长安令走在奴仆的身上,脸色通红,几乎藏不住怒气,比卫国公地位更高的,他也不是没有见过,没有一个是敢这么羞辱自己的....,  

府邸极大,奴仆带着他走了许久许久,终于来到了一处护卫森严的院前。  

奴仆就站在门口,往里头示意了一下,而后不动了。  

长安令大步走了进去。  

刚进去,就听到从里头传出的嬉笑声。  

也没有人给他带路,他就这么一路走进了内屋。  

屋内,酒气弥漫。  

卫国公宇文直坐在上位,左右抱着两个美人,又坐着许多武土,皆是举盏与他作乐。  

长安令朝着对方行了礼,正式的进行拜见。  

宇文直这才看向了他,放开了左右的美人,  

「我不认识你,你有什么事情要找我?」  

长安令认真的说道:「国公先前是否雇了六十二位匠人,来给新宅院打造家具所用?」  

宇文直一愣,摇着头,「我不知道。」  

他看向了门外,「混齿!混齿!!」  

片刻之后,一个胡人模样的奴仆迅速走了进来,朝着宇文直行礼,宇文直让长安令直接询问对方。  

「有匠人上官署报案,说是用了半年的时日为国公府打造诸多家具,而后国公府没有结算工钱,有两个匠人前来索要,而后就没有下落了....”  

那胡人皱了皱眉头,尚且没有说话,宇文直就忍不住大叫了起来,「坏我雅兴!出去!出去!」  

长安令只好跟着胡人出了屋内,可刚刚走出来,那胡人的脸就变了。  

没有了方才的温和,也看不到方才的笑容,他就像是变了个人,眼神凌厉,  

趾高气扬。  

「你个小小的长安令,还管到我家主公头上来了?」  

「带着那些黔首,勿要再靠近这府,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否则....”  

长安令勃然大怒,「你这是在威胁庙堂之官?」  

「威胁??」  

「哈哈哈,来人啊!!」  

皇宫内。  

宇文邕盯着面前的舆图,嘴角挂满了笑容。  

他的几个心腹都跪坐在对面,眼巴巴的看着宇文邕,不明白皇帝忽然将他们召集过来是要做什么。  

「刘桃子的前军已经跟段韶遭遇了。」  

「果然,跟我们所预料的一样,刘桃子魔下的诸多军队,除却山营,没有可战之力。」  

「他的并州军和赵州军,只能眼睁睁看着段韶从他们面前过去,攻城略地,  

四处破坏,却无法拦住对方。”  

「根据可靠的消息,段韶魔下的骑兵还不到四千人。」  

「也就是说,刘桃子魔下的两万人,都挡不住这区区四千人。”  

「只要能避开刘桃子的精锐骑兵,其余地方的军队,皆是不值一提,至少,  

如今还算不上什么威胁。」  

众人这才知道为什么皇帝会表现得如此开心,他们皆是纷纷笑着赞同。  

表示大周军队天下无敌,刘桃子根本不值一提。  

宇文邕抚摸着下巴,看向了面前的众人,「我想要收复灵州,诸位意下如何?」  

「啊?」  

众人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高颍最先起身,他急忙说道:「陛下,不可。」  

宇文邕认真的说道:「刘桃子此番出兵四万,这已经是他的极限了,他的军队要在河内与敌人交战,独孤永业别的且不说,据城防守还是能做到的..::.加上他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