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农圣(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给我出来!!”  

“都说了几次,不许下水玩!不长记性?!”  

乡吏作势要追赶,那几个娃娃便急忙跳起身来,尖叫着逃离。  

乡吏哈哈大笑继续往前走。  

树林渐渐变得稀疏,许多耕地出现在了小渠之外。  

乡吏找了处地,拴好了骡子,而后走向了耕地。  

站在边缘上,他盯着远处的农夫们。  

几个农夫正在犁地,耕牛拉着耕犁,低头走在耕地之中,锋利的耕犁破开泥土,黝黑的土地上出现了一道长长的伤口。  

老农抬起头来,看到了乡吏,大惊失色,赶忙嘱咐好了身边的几个儿子,快步走上前去,满脸堆笑的行礼。  

“上吏!”  

乡吏看着远处的牛和耕犁,拿起了文书,脸色依旧肃穆,“新犁不错吧?”  

“极好!极好!都是好铁!好铁!”  

老农一脸的谄媚,乡吏将手里文本递给了他,“你看看。”  

“这上头记得你家借了一套耕犁,三根双铁尖耒,两把铁锄,还有一把斧头,对吧?”  

老农看向了耕地方向,想了一下,而后点头,“对。”  

“在上头画个圈。”  

老农画了押,乡吏便将那面对折撕开,一半递给了老农。  

“那就勿要忘了,秋收时你家要额外偿还五斗米.这已经是非常大的恩赐了,管好你的几个儿子,我可是几次看到你的小儿子在村口跟人斗鸡官府支持你们力农,是要看到成效的若是敢怠慢,不够勤勉,给你们的授田是可以减少的,耕牛和农具也就别想了”  

老农赶忙点头。  

“知晓,知晓了,上吏且放心吧,我绝对不会怠慢的。”  

乡吏又嘱咐了几句,转身前往下一家。  

平城的尚书台内,高浟正在跟几个官员们商谈着农桑的大事。  

这都是老生常谈了。  

高浟已经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年了。  

高浟板着脸,看着周围的众人,认真的说道:“我们还是要贯彻过去的做法,利用我们本身的优势来助长农桑。”  

“河北之地的优势是什么呢?”  

“一个便是畜牧,我们在并,燕,幽,朔等多州,有许多的牧民,牧牛,牧羊,牧马。”  

“而这些都是能帮助农桑的。”  

高浟认真的讲述着这些内容,他周围的这些官员们挠了挠头,这位尚书令的顽固是真的令人惊讶。  

这都多少年了。  

高浟来到边塞也不短了,这些时日里,除却安排官员之外,其余精力都用在了助农之上。  

可以说,整个尚书台都是以农为核心,其他的啥也没干,就埋头兴农。  

一连做了这么多年,而高浟依旧是不肯放弃,大有跟‘饥饿’不死不休的感觉,朝中不少人都觉得高浟多少有点继承了家风,这是疯魔了吧?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农桑事,授田已经做的很好了,百姓们都有地去种,这就可以了!  

何必继续插手呢?  

难道还要指手画脚的去教农民如何去种地吗?  

要知道,过犹不及,作为官府,让境内的农民们有地去种,就差不多了。  

几个官员对视了一眼,却不敢将这些话说出来。  

过去那些质疑农政的人,都被高浟称为‘不知国事,不堪大用’,直接调出了尚书台就在高浟还在言语的时候,门外的甲士大叫了一声,“拜见陛下!!”  

大堂内的诸多官员们惶恐的站起身来,高浟也停止了言语,起身迎接。  

果然,下一刻,刘桃子就大步走进了屋内。  

高浟领着众人行礼拜见。  

“我就是来听听的,诸位继续。”  

刘桃子说了一声,就坐在了一旁,祖珽站在他的身后,低头打量着高浟。  

高浟看向面前的官员们,正要再次讲述,忽又停下来,看向了刘桃子。  

“是有人向陛下弹劾了臣吗?”  

刘桃子也不隐瞒,“有台中官员上书,说高令君以农桑为由,清除异己,安插党羽,这个指控很严重,我就亲自来看看。”  

高浟并不惧怕,也不意外,只是有些失落。  

“我知道台中众人的想法,但是,当下确实是应当将精力都放在农桑上,农桑的事情,不是将耕地丢给百姓就可以收手的。”  

“还有许多事情都需要官府来帮忙。”  

高浟忽开口问道:“陛下可知道吗?各地那些牧场的粪便,其实是可以收集起来,用以耕地的,这些堆肥是可以促进农桑的,河北有着最多的牧场,这些粪便不能用来做肥,实在是太可惜了!”  

刘桃子呆愣了一下,他再次看向了面前的高浟。  

“粪便?堆肥?”  

“高令君是怎么知道的?”  

高浟很是无奈,“臣说的是真的,国内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我要做的事情。”  

“农桑是一切事情的根本,有了充足的粮食,才能去做其他的事情,百姓富裕,国家强盛,这不是单纯的授田,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下手.”  

“河北有许多东西都能用以农桑事,除却牧场,还有那些铁矿。”  

“陛下可知道一把好的锄头能给百姓们节省多少力气?一亩耕地,因为工具的好坏,在仅用一个农民的前提下,时日相差最大能到六天!这还只是一亩地啊,若是四十亩地,一百亩地呢?”  

刘桃子强势的打断了高浟,“高令君怎么会知道这些呢?”  

高浟无奈的从怀里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