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按部就班(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如此了!韦孝宽这厮过去仗着自己城池坚固,大放厥词,我愿意领兵前往,定然斩下韦孝宽的头颅.”  

“丈人,我并非是要打韦孝宽。”  

斛律光皱起眉头,沉思了片刻,“你想打甘,凉?”  

“不愧是丈人,一点就透。”  

“我只能给丈人少量的骑兵,您可以从灵州往西北出发,沿路打谁打多少都由您自己决定。”  

刘桃子严肃的说道:“当初国内大臣们争执,有的想用心治理国内,有的想去与伪周周旋,让他们无法快速恢复国力.”  

“我选择了前一个。”  

“在各地设立军府,发展本身。”  

“但是宇文邕那边也不能轻视,我听闻,他大刀阔斧的进行了许多变革,想要尽快的恢复国力。”  

“我想派一位将军,领着少量的骑士,在他后方转一转。”  

“当下国内的将军里以丈人最为勇猛,论孤军深入,更是无人能出丈人左右”  

斛律光皱了皱眉,这是在夸还是骂?  

刘桃子兴致勃勃的说道:“丈人,这是多好的机会啊。”  

“若是面对突厥人,突厥骑兵极多,且无处补给,便是几次取胜,只要被人切断后路,就难以回去了,但是这伪周不同啊,伪周的凉,甘等地区,驻兵较少,此二处的军府满编尚且不到两万人,而要驻守的地方又是何其多!”  

“丈人这种打法,最是适合此处啊,也不必考虑别的,四处进攻就是。”  

“只要让伪周不能那么容易的推行国内诸事就好了”  

斛律光沉默了片刻,忽问道:“那突厥人怎么办?”  

“我如今在恒州,他们是不敢来的。”  

斛律光抚摸着下巴,这确实也是他最熟悉的打法,过去他就是这么打周人的,边塞那些戍城,都是他这么拿下的,有一次他从白马进攻,最后是从永丰附近撤退的。  

“这两个州有很多马,有许多契胡.商贾”  

“你没想过要占下来?”  

斛律光突然发问刘桃子皱起眉头,轻轻摇头。  

原文在六#9书/吧看!  

“不可能的。”  

“从灵州往凉州,中间是沙漠,连绵不绝的大沙漠,大军无法通行。”  

“若是要从南边绕,沿路都是周人的戍,垒,关,小股骑兵还能穿过去,若是大队人马,会被他们所拦截,而后就被拖死在金城郡周围”  

“而且,便是以小股兵马抢下了凉,甘等州,只要金城还在敌人的手里,那敌人随时都能调兵北上,我们守不住。”  

斛律光眯着双眼,“那着实是有些可惜。”  

“关键还是在韦孝宽,若是韦孝宽被拔掉,那敌人的防线就会再度收缩,金城这边估计都要受到影响,你想好要怎么击败韦孝宽了吗?”  

刘桃子摇了摇头,“有些想法,却还不曾决定,若是决定了,会让丈人统帅前军。”  

斛律光点着头,“好。”  

此时马车已经来到了斛律光的府邸内,刘桃子跟斛律光一同走下来。  

“那就请丈人再好好想想凉,甘的事情。”  

“若是觉得可行,开春就可以出发了。”  

一直到刘桃子离开之前,斛律光都没有询问关于女儿的事情,对方没有询问,刘桃子便也没有提起,刘桃子将几封关于凉州和甘州的舆图以及相关文书留给了斛律光,自己则是匆匆离开。  

斛律光的这种打法,还真的是适合对敌人搞这种长途奔袭,尤其是对敌人的薄弱地区。  

从这里离开之后,刘桃子就在王宫的昭信殿里召开了另外一场‘商议’。  

这次商议的参与者都是各地的刺史,除却光州刺史陆杳因为生病了无法赶来,其余各地的刺史们都没有漏掉的。  

别的事情都可以不去,但是登基之事,不能不来。  

包括高长恭在内的诸位刺史们坐在刘桃子的面前,祖珽,路去病,高浟三人则是单独的坐在了对面。  

首先就是禀告各自治下的情况了。  

在上位之前,刘桃子等人就对国内那极多的州进行了整顿,重新划分了区域,削减了州和郡,避免不会出现只有一个县的郡和州伪齐还真的就有一个县组成的郡和州,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按着祖珽他们的说法,是为了腾出更多的空位置来安排勋贵。  

如今就清爽许多了,数百刺史被减到了如今这么多。  

刺史们倒是跟朝臣不同,不能报喜不报忧,他们往往都是报忧不报喜。  

面对君王和朝臣时,只有诉苦,哭穷,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救济,得到更多的照顾。  

甚至不惜彼此拆台。  

营州刺史袁聿修不经意的透露出官服下那缝补的衣裳,“陛下能减免营州一年的田税,营州百姓,感激不尽,营州苦寒之地,耕地少,气候恶劣,难以耕作百姓们无以为食.”  

幽州刺史唐邕当即说道:“袁公此言,不太妥当,我可是看到许多马车前往营州,先前大雪封了路,还有商贾诉苦,请求我们想办法,让他们尽快到达营州,我听说您在营州开山泽之便,鼓励百姓们开采种植诸多草药山药,将这些东西卖给其余州郡的悲院医坊”  

“唐公所言不假,而且卖的还贵,我们几个县的采购草药事就占据了不少支出,关键是这些草药还只能在他们那里生长,带到别的地方反而是生长不出来.”  

冀州刺史崔劼证明了唐邕的话。  

他认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