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齐国已亡(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急忙将大门关上,背靠着大门,大口喘着气。  

下一刻,他就快步走进了屋内。  

屋内有个老人,此刻正吃着饭,看到儿子慌慌张张的冲进来,也是吓了一跳,急忙起身,“出了什么事?”  

“父亲,我们,我们还是赶紧跑吧。”  

“跑?怎么了?陈人打过来了?”  

“不是,刚刚我在路上看到告木,大将军府发布了檄文,指名道姓的将几个皇帝训斥了一顿,而后说齐国已经灭亡,北方的王是大将军了。”  

老丈一愣,不可置信的问道:“当真?”  

“当真!”  

“好啊!!”  

“上天有眼啊!!”  

老丈猛地拍起手来,放声大笑。  

“这狗日的齐国终于他妈的灭亡了!不想老子竟然能活着看到这一天!!”  

“我入他妈的高洋!我入他妈的高湛!!”  

“小儿,你去给我弄一壶.果子水!帮我把新衣裳给拿出来”  

看着满脸堆笑的老父亲,后生都惊呆了。  

“阿爷,我们亡国了,大将军要造反啊,你这是.”  

“狗屁!我年轻的时候咱还是魏人呢,亡什么国?你母亲是怎么死的?你大爷大母是怎么死的?”  

“我耗费钱财让你去读书,是为了让你去孝敬齐国吗?是想你能过上好日子!”  

“读了那么多书你最后做出什么事来?连县吏都当不了,就因为咱出身低,让你去当散吏,说白了就是拿你当奴隶用!”  

老丈一脸的愤怒,“你看看这光州,这些年里换了多少官员,换了多少皇帝,妈的,税赋一天比一天重,死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就这样的国?我就是胆子小,不敢起兵,不然,我自己也要去亡了他!”  

“大将军要造反,这是多大的好事啊,大将军才来光州多久,你看这变化,又是分田,又是学室,而且不做限制,什么国人,汉人,契胡,谁都可以去做想做的事!”  

后生呆愣了许久。  

“不过,如此指名道姓,宣布告示,辱骂过去的皇帝,实在有些”  

“只许他胡乱杀人,不许我们骂?来,跟着我骂,入他妈的高洋!”  

“你要是不敢骂,我就当没你这个儿子!”  

一时间,整个光州都陷入了巨大的喧闹之中。  

随着檄文不断的传向各地,影响也是越来越巨大。  

刘桃子骑着黑风,领着诸多将士们,此刻正在官道上前进,祖珽跟在他的一侧,一点都不像过去那能言善辩的模样,神色呆滞。  

“主公,我还是觉得多少有些过了。”  

“讨贼没有问题,但是就这么张贴出来,甚至要派遣官吏去给天下人讲述,这实在不合乎礼法就怕往后百姓不敬畏皇帝了.”  

“况且,这影响也实在太大了,我们国内那么多的宗室,那么多的故将,他们若是看到了,又该是什么想法呢?”  

刘桃子朝后挥了挥手。  

片刻之后,尉迟伽和史万岁就冲到了刘桃子的身边。  

刘桃子看了他们一眼,盯着尉迟迦,“迦,那篇讨贼檄文,你看了吗?”  

“回主公!看过了!”  

“你是什么想法?”  

“愿追随主公,平定天下,建功立业!”  

刘桃子而后看向了祖珽,“看来不会有什么想法。”  

最近章节在阅读!  

祖珽苦笑了起来,“这毛头小子懂什么.”  

“娄睿.”  

“娄睿我已经派人安置好了,往后就在光州养老,安心享受就是了。”  

祖珽说不出话来,尽管他觉得主公的做法有些过激,但是再想想,做的彻底些也没什么不好。  

主公每次的抉择都总是出乎祖珽的预料,这一次尤其是这样。  

主公不愿意走过去的大丞相那一套,甚至都不愿意继承齐国,看他的意思,这是准备一次性罢免过去的所有爵位,也就是说,等到主公回到晋阳,过去的非大将军所封的所有爵位官职都要清零了。  

宗室的那些王,只怕是最先要被清除的。  

也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想。  

往后可能要立新的官职,新的政策,新的体系。  

但是,目前还有一件事,祖珽还有些迟疑。  

他不知道,自家主公接下来是如何做‘我为王’。  

在祖珽劝谏他北方需要有人做主的时候,他说了一句‘我为王’,祖珽明白他的意思,诸事要自己做主,但是,这个做主是做到什么地步?  

是准备直接登基?  

还是说先以亲王的身份来进行?  

若是不承认齐国皇帝,那就相当于断了传承,另立门户,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来过,王的身份足够跟其余二国抗衡吗?  

还是说,直接一步到位,到皇帝。  

自己立自己为皇帝,新开一个国来跟其余众人竞争?  

祖珽想到的事情有很多可现在却不是询问的好时机。  

大将军安排陆杳担任刺史,让王琳担任将军,自己则是带着其余人返回河北,返回自己的老家。  

先渡河,而后一路到邺,再到晋阳。  

路程很远,但是好在四周再也没有虎视眈眈的敌人,大家都走的较为惬意。  

当他们真正来到了河北的土地时,众人那疲惫的躯体仿佛才得到了些安抚,刘桃子在登岸之后,并没有急着行军,反而是带着众人在此处休息。  

刘桃子离开了很长时日。  

好在,河北并没有出现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