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谈桃色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定然也疲惫,如今击破了吴将军,他是不敢轻易来侵犯我们的。”  

“这对我们很有利。”  

“樊”  

黄法氍刚开了口,却又意识到樊毅已经战死,眼里闪过一丝悲痛,又立刻看向了另外一个将军。  

“武将军,你现在就出城,返回历阳,坐镇城池,无论是谁来了,都不许出城迎战,给我守城,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让刘桃子击破历阳!”  

“唯!!”  

黄法氍看向了其余众人,“诸位,此事未必不能为我们所用。”  

“合肥高大坚固,又有卢潜,尉破胡这些人坐镇,城内官员不敢轻易投降,若是我们强行攻打,敌人尚且有好几万大军,对我们也很不利。”  

“但是,如果他们得知了刘桃子的事情,又发现我们准备撤离,他们一定会得意忘形,领着大军前来收回东关历阳。”  

“这两处城池,对扬州行台格外重要,卢潜是不会放过的。”  

“我们只需要做出撤离的假象,在途中设伏,就能让这些人付出代价,而后拿下合肥!补充物资!”  

“诸位,吴将军虽然战败,但是建康并没有诏令要我们回去。”  

“战争还在进行,优势还在我们的手里。”  

“吴将军的事情,且先不要告知三军,诸位都先回去,准备全灭卢潜的军队,拿下合肥,拿下扬州!拿下两淮宝地!!”  

黄法氍的声音越来越大,将军们严肃的站在他的面前,也是被他的情绪所感染。  

他们赶忙行礼。  

“唯!!!”  

将军们迅速离开,屋内又只剩下了黄法氍一个人,黄法氍这才收起了方才的亢奋,脸色重新变得忧愁。  

战争结束了。  

虽然建康的诏令还没有到达,但那也是迟早的事情。  

本来国内群臣就很反对这次的北伐,是吴明彻领着诸将军们一同上书,才换来了这次的机会。  

可惜,吴明彻大败,六万余人全军覆没,这事天下震惊,皇帝听了都不知要做何感想。  

这对陈国来说,是伤筋动骨的打击。  

而国内的那些大臣们若是知道了这件事,他们不可能再允许战事进行了。  

这些人在国内尚且还有着极大的权力,只怕陛下也扛不住。  

现在就只是等庙堂的诏令,而后撤兵。  

但是黄法氍却不能明说。  

若是他现在听从了麾下的将士们,不管不顾的往后跑,那会发生什么呢?  

全军士气低迷,再无战心,将领们听到刘桃子的名字就会吓得瑟瑟发抖。  

这种时候,要是刘桃子在自己的必经之路上再来上一次伏击,黄法氍都不敢相信局势会变成什么样子。  

当下最重要的要克服将领们的惧怕之心。  

那唯一的办法,就是领着他们再次去战胜强敌。  

卢潜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黄法氍也基本能确定自己可以获胜,黄法氍很喜欢研究自己的敌人,当初出征之前,也只有他一个人找来了许多淮北地区的人,来给自己讲述当地的情况,顺道派人去打探那些官员和将军们的情况。  

刘桃子是个意外,他不曾想到刘桃子会出现在战场之上。  

若是没有刘桃子,他此刻早已拿下了合肥黄法氍摇了摇头,将这些想法排出脑海,再次思考起了如何应对卢潜。  

当下不能再分兵了,得尽快让徐老将军跟自己汇合,双方得一起走,若是单独走,很可能被刘桃子再次抓住机会。  

刘桃子麾下那支精锐,南国尚且找不出能跟他们匹敌的军队出来,而且他身边肯定有王琳陪伴,王琳熟悉当地,更熟悉陈人,有了王琳的加成,刘桃子的军队面对谁都不怕王琳这个老匹夫,老而不死是为贼!!  

只是可惜,这一次战败而归。  

国内的局势,只怕是要有大变化了。  

秦郡。  

城墙之上,陆杳依旧是守在这里。  

距离敌人撤退已经有一段时日了。  

对敌人的忽然撤退,大家有许多的猜测,而其中最靠谱的猜测,便是己方的援军来了。  

陆杳对此很是惊讶。  

他不知道到底是谁的援军,是扬州的?或者是娄睿的?  

城内的众人都觉得是刘桃子,可陆杳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无论是谁的援军,那都一定是很强大的军队,直到今天为止,敌人都没有再次出现过了。  

城内的将士们终于能休息了,百姓们也得到了能喘息的机会。  

氛围也不再是那么的绝望。  

陆杳孤独的坐在城楼,眺望着远处,脑海之中,思绪万千。  

“敌袭!!!”  

忽有人高呼了起来。  

这一刻,本来寂静的城墙瞬间哗然,将士们纷纷起身,举起武器,陆杳也是惊醒,连忙走上前,盯着外头。  

远处出现了一支骑兵,数量很多,很多,他们正在缓缓的朝着城池赶来。  

他们身后浩浩荡荡的,似乎还有很多的步兵。  

陆杳瞪圆了双眼,陈人将所有的骑兵都凑到了一起吗??  

他赶忙下令麾下将士们准备应战。  

在经历了这段时日的修整之后,将士们也恢复了过来,纷纷开始做好交战的准备。  

而远处的那支骑兵却还在不断的靠近。  

终于,他们的距离足够近了。  

陆杳看清楚了他们的旗帜。  

“刘。”  

陆杳皱起眉头,刘?  

下一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