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明日动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州,更是成功斩获了敌人的粮草车队。”  

“这是在给予高长恭警告,让高长恭知道,一旦他的军队轻易出城,前往别处,韦将军则定然会进攻他的后方乃至各城。”  

其余几人点点头,宇文宪说道:“因此,只要夏州不失,高长恭就不敢轻易出兵。”  

“这倒是我们的好机会。”  

“朝中许多人都觉得我们该出兵将刘桃子驱赶回去,可我觉得,我们应该还是从洛水这里出兵,当下刘桃子拿下了河水以北,若是我们能切断齐人的粮草通道,甚至能拿下河水以南的所有齐土,那刘桃子就要面临多面的夹击,我们也不会再陷入当下这种疲惫的局面,国力提升会很多。”  

“我如今想要拿下的,就只有独孤永业这个人。”  

“独孤永业的名声没有其他那些将军们大,但是这个人确实擅长防守,他坐镇在金墉城,除非我们以大军围困,围困上个一两年否则就拿不下来。”  

宇文宪看向了其余几个人,“你们觉得呢?”  

高颎缓缓说道:“若是我们拿不下独孤永业,那可以让伪齐朝堂为我们拿下他。”  

“比如,想办法将他调走,去哪里都好,只要离开了金墉城,便是我们的好机会了。”  

贺若弼即刻回答道:“不可能的。”  

贺若弼神色倨傲,即便刚刚失去了父亲,他也没有太过悲伤,还是过去那霸道跋扈的模样。  

“那独孤永业长期待在金墉城,这都多少年了,说的难听点,上上下下都已经是他的人了,就像刘桃子在边塞一样,他就是河洛的执掌者,其庙堂的命令根本到不了金墉城。”  

“我听闻先前随国公攻打晋阳,他们就将独孤永业调出来,让他负责防守,结果河洛发生了许多叛乱,民变。”  

“最后没办法,又将他给调了过去。”  

“独孤永业在河洛当自己的土皇帝,哪里肯离开呢?根本不可能,除非我们将晋阳,邺城,平城都拿下了,否则独孤永业就是会待在金墉城。”  

“而且我觉得就是那三个城被打下来了,独孤永业这里也不会被打下来。”  

“城池高大,储备丰富,士卒精锐,上下齐心,齐国公就勿要想拿河洛了,想点别的吧。”  

贺若弼这么一开口就将宇文宪给贬的一文不值,狠狠批判了他的战略构想。  

高颎的脸色当即大变,正想要训斥,宇文宪却笑了起来。  

“你说的很有道理啊。”  

就如齐国那边出了个高长恭,周国也出了个宇文宪。  

宇文宪非常的年轻却很勇猛,每次战事都是进步迅猛,一步一步的成长为最顶级的名将。  

另外,他为人谦逊,待人和善,知人善任,良善宽厚,当然,长得也同样英俊,不过可能比高长恭要差一点。  

宇文宪看着贺若弼,问道:“那你觉得我们该从何处进军呢?”  

“现在从哪里进军都不行。”  

“得等待机会,恢复国力。”  

贺若弼长着一张粗狂武夫的脸,可他本人却并非是那种‘战斗爽’的持斧莽汉,他是单打独斗和统帅都很强的大将,他读过很多的书,只是这相貌和气质容易将这些给隐藏下来。  

韩擒虎就要老实的多了,他经历了几次苦战,败给刘桃子已经好多次了,这位年轻人学会了谦逊,也学会了沉默。  

就在几个人正在商谈着军事的时候,有斥候快步走进来,打断了他们。  

“主公!”  

“卫国公前来拜见。”  

宇文宪一愣,“哦?豆罗突来了?”  

“让他进来吧。”  

很快,那斥候就领着另外一个年轻人走进了此处。  

这年轻人的模样跟宇文宪有些相似,只是气质完全不同,他看起来有些游侠气概。  

他大摇大摆的走在这里,张望着周围,看不出有什么礼数。  

他就这么一路走到了宇文宪的面前,这才惊愕的看向了此处的其余三人。  

“兄长,你怎么又征了这么多人来?”  

“若是这些人有用,我们至于会连续败给敌人这么多次吗?”  

后生一开口,那三人一同皱眉。  

宇文宪赶忙训斥道:“阿直,不可无礼!”  

年轻人正是宇文宪的弟弟,宇文直。  

在宇文泰的宇文十三子里,宇文直排行第六。  

不过就如高长恭身边有个高延宗,宇文宪身边也有个宇文直。  

宇文直有勇气,但是为人就有点太过跋扈,目中无人。  

宇文直直接坐了下来,也不看其余几个人,只是看向了兄长,认真的说道:“五哥,四哥让我来找你问问情况。”  

“从前线回来之后,你可是一次都没去见过四哥,这是为何啊?”  

这宇文家的老四正是当今的皇帝宇文邕。  

宇文宪愣了下,不知该如何回答。  

在经历了这一次大战之后,宇文宪愈发的得到了宇文护的信任,宇文护准备让他担任统帅,来负责接下来与齐人作战的事情,可谓是对他极为看重。  

宇文宪知道自己兄长的处境,可他也知道当下的局势。  

他没有办法帮助兄长来除掉宇文护,那他就只能保护自己和兄长都不受到侵犯,先去解决了刘桃子这个大敌。  

宇文宪不太敢跟自己这位哥哥频繁的见面。  

他担心这样的事情对两方都不太好,会害了自己,也会害了哥哥。  

可偏偏他又不能明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